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孩子的天梯:智能多元 因材施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19]     我要評論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人類是以豐富的方式在各項智慧之間表現其特有的天賦才能。每個人有獨特的智能組合,而每種智能均有獨特的發展軌跡。Howard Gardner曾經提出,智能乃從參與某種有文化價值的活動而被激發出來。即智能可透過教育、學習和練習得到進步。Howard Gardner同時認為每項智能均需要一套系統,用以驅動其各種固有活動,就好像電腦的作業系統一樣。以「音樂智能」為例,對音調的敏感度或辨識各種節奏的能力,就是其運作系統的一部分。

以強補弱 事半功倍

 多元智能理論的出現,引伸了「順強補弱」的概念。《經營多元智慧》一書作者Thomas Armstrong曾提及,若發現一個孩子的某些學科表現較差,應該從他專長的智慧項目切入,以補救有缺失的項目,而非針對孩子的非強勢項目來拚命練習。因為以較弱的項目來改進,必然事倍功半,只會增加學生對學習的無助感,甚至降低了他對學習的興趣。畢竟,「多元智能理論」的發展部分乃重視培養部分多於天資部分。

課堂內外 分辨「智能」

 當你專注留意孩子,不難發現他們在很早的階段就開始在某些智能中「有表現」,亦是Howard Gardner所稱的「傾向」(proclivity)。舉例說,在一個課堂裡面,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行為,有效辨別出他們各人的較發達智能。「語文智能」強的學生會搶著說話;「人際溝通智能」較強的學生會跟周圍的同學打交道;「肢體動覺智能」較強的學生會擅自離座;「視覺空間智能」較強的學生會在書本上畫畫或做白日夢等。在課堂以外,亦即在沒有人告訴他們應當做些甚麼的時間,他們所選擇的活動則均出於自發,能有效地提示出他們的「喜好智能」。有些學生傾向閱讀,有些學生傾向集體活動或閒聊;這些學生傾向運動,那些則傾向畫畫。

 到孩子開始求學階段,如果他們已經能夠建立一種傾向某些智能的學習方法,那顯然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可以透過自己最發達或最喜愛的方法,輕鬆地學到更多東西。須知道大部分人都有好幾項強勢智能,所以別將孩子分在單一項智能類別裡。 ■鄭雅迪(Athena Intellects)

相關新聞
8大迎334新制 12工程4延誤 (圖)
邵逸夫獎:「無書」科學雙傑 太陽系外揭「新天」 (圖)
缺認同無經費「只顧賺錢太狹隘」 (圖)
新聞系學報評審 中大生奪6冠6優 (圖)
楊振寧九十華誕 中大晚宴賀壽 (圖)
孩子的天梯:智能多元 因材施教
中菲關係:中菲貿易好夥伴 爭地互鬥阻發展 (圖)
概念圖:中菲關係 (圖)
What's Up?:日「購」釣魚島 中強烈回應 (圖)
騎呢遊學團:地道「細蓉」 食鬙講 (圖)
英語世界:Not half bad 也很好
思思師語:教學雙向 師生互助
英語筆欄:合二為一英日詞
畫意空間:幻彩之都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