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寫物」詞彙之動物篇
今期我們會探討粵語和普通話在形容小動物上的用詞差異。兩者區別大致表現在詞綴、詞序或感情色彩等幾個不同層面。所以在譴詞上要格外小心,否則容易犯錯。
在粵語中,很多詞彙帶有「仔」字作後綴,以表示小巧、可愛或親切的意思,如狗仔、貓仔、兔仔、雀仔;但在普通話中,我們不用「仔」,而是用「小」字作前綴,即小狗、小貓、小兔、小鳥。
「修飾成分」普前粵後
另外,粵語的部分詞彙有「修飾成分置後」的特點,這其實是受壯侗語的影響,如把公、涼(母)放在表示動物的詞素後面,即貓公/貓涼、狗公/狗涼等;但普通話的詞彙修飾成分一定放在前面,所以正確的詞序應是公貓/母貓、公狗/母狗。
粵語將猴類稱為「馬騮」;但普通話用「猴子」。
「穭p強」普稱蟑螂
另外,粵語中的「禲v,以及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一炮而紅」、後在電視劇《男親女愛》被多次使用以致街知巷聞的「小強」,普通話均沒有這些叫法,我們只稱之為「蟑螂」。
粵語的「大笨象」一詞則被加入表達貶義感情色彩的「笨」字;而普通話只有「大象」。此外,「烏蠅」也不在普通話中使用,正確叫法應為「蒼蠅」。
預告:下期探討「『寫物』詞彙之水果篇」
■資料提供:一環教育
http://www.globalfirst.edu.hk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