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昔日偽滿軍事部,如今已成為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院。
曾經,作為偽滿洲國的國都廣場,這裡是那個時代達官貴人的去處,壁壘森嚴。光陰荏苒,經歷了建國和改革開放30年,尤其是近10年,這裡平均每天接待遊客上萬人次,高峰時可達10多萬人次。長春電影節、長春書市、科技展會、亞洲藝術節、全國汽車拉力賽以及迎慶香港、澳門回歸,紀念長春建城200周年、各大博覽會等大型慶賀活動都在此舉行,每年大中型文藝演出上百場次,群眾自發性的自娛自樂活動也隨處可見,有聲有色。這裡成了人民政府對外文化交流和人民群眾娛樂的文化場所。尤其是近10年來,地域文化之花在這裡盛放,老百姓歡天喜地在這裡休閒。
建於上世紀30年代
曾為偽滿國都廣場
長春文化廣場始建於1933年,歷史上曾是偽滿洲國的國都廣場,名為「帝宮廣場」、「順天廣場」,廣場西南角建築曾是偽滿時期軍事部,現在是吉林大學醫大一院,東南角曾是偽滿時期國務院,現在已成為吉林大學基礎教學樓。本是為溥儀建新「皇宮」規劃的,傀儡皇帝卻沒住進來。
建國後,這裡成為地質宮廣場,作為長春市的大型集會廣場,在全市的政治生活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廣場東半部被改造成城市公共綠地。1996年,隨著長春現代化建設的開展,「地質宮廣場」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並正式改名為「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以新民主大街道路中心線至地質宮廣場主樓中央為南北主軸,中軸線全長429米,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為:文化廣場主入口、南北主路。中心廣場的中央是太陽鳥雕塑,北面是露天音樂壇,跨過東西主路是1萬平方米的主樓前庭廣場,最北端為地質宮主樓。整個中軸線採用天然花崗石鋪砌,給人以自然、莊嚴、厚重的感覺。中心廣場至主入口兩側均為廣場綠化用地和園路用地,總面積4萬平方米,還飼養了3,000隻廣場鴿,為整個廣場增添情趣。 ■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志堅、劉靖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