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界東北規劃建議醞釀過程逾10年。早於1998年,港府已有發展新界東北的構思,2007年《施政報告》明確將發展新界東北列入十大基建工程內,前後已做過了兩輪諮詢,共舉辦了30多場的諮詢會,今次的諮詢已經是第三輪。按照規劃建議,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涉及面積150公頃的住宅土地,提供5萬3,800個住宅,當中逾4成為公屋,預期在2022年陸續落成。但政府當局宣布第三輪諮詢計劃後,由於正值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立即成為反對派的拉票本錢,先後為規劃套上「割地賣港」、「深圳後花園」、「雙非富豪城」等字眼,及後在多個選舉論壇大肆醜化計劃。有多個反對組織,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起著裡應外合之功能。
土盟陳劍青率先發難
土地正義聯盟「子組織」、反對香港被規劃行動組的發言人陳劍青率先發起行動,在電台節目中批評新界東北發展是破壞「一國兩制」、「模糊香港邊界」,更指責政府以「一個大話冚一個大話」,土盟其他核心成員則走進村落,鼓動村民及非原居民反對計劃,逐漸形成聲勢。
面對反對派來勢洶洶的挑釁,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等,多次到新界與受影響村民會面,亦不斷出席各電台節目解釋政府的立場,而行政長官梁振英亦多次表態強調計劃絕非「賣港」,香港有需要開發土地以滿足房屋需求。
拒絕會面打亂諮詢會
但反對派幕後黑手「土地正義聯盟」立場強硬,只打出一招「要求撤回計劃,毫無討論空間」,更決定杯葛會面。本月22日,諮詢期最後一次諮詢大會,幕後黑手更施展人海戰術,出席諮詢大會,佔據發言時間,期間爆發數次衝突。有一直關注新界東北發展的北區區議員表示,近期突然多了很多態度不友善的團體或人士「搞搞震」,事件已被政治化,又透露有手持港英旗幟的人,在諮詢會上刻意向村民出言挑釁,引起村民不滿,最終引起肢體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