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李彩荷、鄭治祖)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爭議不斷,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香港現時有約2,100公頃空置住宅用地,其中1,200公頃預留作「鄉村式發展」,但非全部位於新界,並表示已指示下屬整理資料,將公開土地分布情況。對於外界質疑政府未善用閒置地皮,他強調,「事實上沒有那麼多閒置地,如果不是,我們不會捨易取難」,扣除山坡道路等,真正可發展住宅的土地不超過400公頃,故有必要發展新界東北。另方面,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委員普遍認同有急切需要提供更多可用土地,以支持香港未來的發展。
陳茂波表示,政府現時仍傾向以「傳統新市鎮模式」發展新界東北,但在第三階段諮詢時,有意見認為新發展區有過半土地屬私有,應持開放態度,不應該拒絕「公私營合作模式」,大前提是區內房屋有秩序按計劃發展。但他承認「傳統新市鎮模式」或引起訴訟風險,一旦涉及法律程序,便可能耽誤數年,故認為現時不宜過於妄斷。
新一屆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昨日舉行自本年7月1日就任後首次會議。委員聽取了由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介紹「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的建議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三個新發展區制定規劃及發展綱領,並擬定發展計劃及實施策略,為香港市民構建可持續社區,根據建議發展大綱圖,新發展區可提供約150公頃房屋土地,合共5.38萬個新住宅單位,容納約15萬人。3個新發展區亦將創造約5.21萬個就業機會。為建立共識,研究採用一個分三個階段的公眾參與計劃。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現正進行,至9月底完成。所收集的意見,會在改進建議發展方案時加以考慮。
各委員並就新發展區計劃的多個方面提供了寶貴意見,包括新發展區可如何配合香港人口增長、新發展區內的房屋供應可如何回應社會的房屋需要、新發展區可如何促進有利香港長遠發展的特殊工業、新發展區可產生的就業機會、對區內現有土地用途和居民的影響、新發展區的規模和密度,及推行新發展區發展的實施模式,又建議政府在研究如何推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時,應廣泛諮詢當區人士和社會各界。
蔡涯棉:增發展密度添8萬單位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委員蔡涯棉昨出席公開場合時表示,現時香港社會面臨私樓、居屋和公屋單位供應不足的問題,因此有需要發展新界東北,並增加發展密度,從現有規劃的5.3萬個住宅單位,增至約8萬個單位。他批評有反對人士提出「割地賣港」言論,認為社會各界應集中討論新界東北的發展方向。
地建會倡恢復公私營合作
此外,地產建設商會就新界東北發展昨亦向政府提交意見書,認為應該恢復公私營合作模式,否則或面對地產商挑戰,拖延計劃。商會稱,政府突然放棄公私營合作模式,違反政策透明、穩定的預期,會嚴重影響香港及海外投資者的信心。在發展區擁有土地的地產商,亦可能因為合理期望受損提出挑戰。商會建議政府恢復公私營合作模式,自願交出土地的地產商,可以按市價獲得現金或換地補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