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蔣麗芸:解偏重金融死結 倡拓高端「製藥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蔣麗芸盼活用「香港製造」金漆招牌,發展醫藥成為香港的拳頭產品。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郭浩文)以商界女強人形象為人所熟悉的蔣麗芸,2005年加入民建聯,2007年升任副主席,今年首次代表民建聯參選,接替李慧k為民建聯守住九龍西地盤,最終以票后姿態當選。任期即將開始,蔣麗芸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自己上任後首要解決的,是九龍西區內舊區重建、規劃問題,而面對香港偏重金融業的經濟死結,她希望香港善用香港製造的品牌優勢及國家給予的CEPA優惠政策,做到「引進來走出去」,在港發展高增值的製藥工業。「假如醫藥界真的有朝一日能夠在香港遍地開花,成為我們香港的拳頭產品的話,我覺得我們絕對是為民生、經濟做了一件大好事」。

 蔣麗芸說起正式上任立法會議員後會推動哪些政策時,全程即「自動波」滔滔不絕,興起時雙手更自然地比來劃去,眼睛較之前更有神,令攝影記者大哥的相機也不斷傳來快門聲。

振興工業 重塑「香港製造」

 蔣麗芸在介紹其經濟發展建議時說,香港應該發展多元化經濟,發展工業:旅遊業雖然能帶動零售、酒店、百貨等多個行業,創造很多就業機會,但經濟畢竟有其循環,內地也無可避免,一旦經濟轉差,內地和外國來港旅客減少,現時非常依賴旅遊的香港,失業率必然大升:「回顧香港過去30年,當香港每次面對經濟低迷的時候,幫助香港由低迷的經濟走出谷底,就是工業產品。但香港現在有甚麼工業產品呢?沒有。」

 她坦言,香港有「香港製造」的品牌優勢,還有中央政府提供CEPA優惠政策,大可擺脫過去的密集勞工式的運作,走向高端、高增值;儘管香港工業過去10年沒有發展,很多製造業人才仍然留守香港,工業技術人才充足,加上「香港製造」過去是一個享譽國際的品牌,很多外國人都對香港製造出口的玩具、成衣、手錶讚譽有加,「香港有這個優勢,就應該加大發展這方面」。

發揮中轉角色 「發過豬頭」

 在各項工業發展中,蔣麗芸的「心水」是製藥業,指自己留意到內地藥物要外銷面對很大困難,故建議特區政府加強推廣,促成外國藥廠來香港生產製造,外資可以利用CEPA優惠,將產品打入內地龐大巿場,另一邊廂,內地藥廠將產品送到香港進行檢測,然後出口世界各地,屆時香港就會成為「製藥港」,又笑言香港倘做得成「製藥港」,一定「發過豬頭」,「綜緩金雙倍派」都沒有問題。

 前行政長官董建華任內提出過中藥港的鴻圖大計,最終不了了之,今時今日提出類似的「製藥港」可行嗎?蔣麗芸表示,當時她也贊同董建華的建議方向,但認為只做中藥港有點浪費了香港的條件,應該兼做西藥。她又分析說,董建華提出中藥港時內地與香港未簽訂CEPA優惠,吸引外國藥廠來港的難度較現在為高,加上當時香港大量缺乏中醫藥研究人才,條件尚未成熟,特區政府還有很多事情要推動,令社會上出現一把聲音,認為繼續大力發展金融更有效益。而數碼港變成地產項目亦在巿民心中留有負面印象,打擊了巿民對中藥港計劃的信心。

理念獲CY認同 聽業界聲音

 蔣麗芸透露,她和特首梁振英談過製藥港的概念,梁振英同意這個方向,並希望她日後進一步提供建議,而自己日前也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介紹了其構思,希望特區政府未來多做工夫,蘇錦樑已答應新一屆立法會會期開始後和她詳細探討,並答應大家一起到工業h考察,聆聽業界聲音,而自己會聆聽更多的業界聲音,了解業界需要政府如何幫忙,並希望民建聯日後能夠成為醫藥界和政府的橋樑。「假如醫藥界真的有朝一日能夠在香港遍地開花,成為我們香港的拳頭產品的話,我覺得我們絕對是為民生、經濟做了一件大好事。」

相關新聞
圖謀癱瘓新東發展規劃 黑手大起底 (圖)
無形之手指揮媒政教
公民黨被揭「忽然反對」拓新東北 (圖)
野田在聯大撒野 外交部批日豈有此理 (圖)
賈慶林促日方盡快糾錯 (圖)
內地醫院抵制日貨拒購日產藥 (圖)
活躍港深職業水客達6000人 (圖)
水客喬裝圖蒙混過關 (圖)
西班牙公布預算案聚集削支400億歐元 (圖)
國防部:航母發展將通盤考慮 (圖)
穗5年開工216項目 拉動2萬億 (圖)
長假日近 內地機票酒店價翻倍 (圖)
蔣麗芸:解偏重金融死結 倡拓高端「製藥港」 (圖)
中秋國慶假期料760萬人次進出境 (圖)
港貧窮劃線 料窮戶50萬
港首8個月檢偽鈔增近三成 (圖)
國教科指引失效 參考否學校自決 (圖)
市傳九大利好 A股「驚天逆轉」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