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浙江經濟 文化力量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仙都:走入活著的南宋山水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仙都風景名勝區,

 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際民俗攝影創作基地、浙江省十佳休閒度假勝地。

 面積166.2平方公里,屬於遠古火山地質。景區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雲霞輝映。它由仙都、黃龍、岩門、大洋4個景區組成,以峰岩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融田園風光、人文史跡為一體。

 仙都景區是仙都風景名勝區的主景區,由鼎湖峰、倪翁洞、芙蓉峽、小赤壁、朱潭山、趙侯祠6個景點組成。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忠成、實習記者 鄭儒儒

初秋的正午,知了仍舊嘹嘹地叫喚,路旁奔流的好溪裡溪魚成群,溪面上飛著自在的蜻蜓,越往深處走,越發是筆挺蔥鬱的水杉林。

 走過棧道,眼前百里澄潭豁然開朗,正面迎來一處兀自成峰,獨立清潭的巨大石柱,它便是鼎湖峰。步虛山緊隨其後,兩者一前一後,高低相呼,屹然入雲。遠處延綿不絕,蒼翠欲滴的縉雲山將主峰、客峰攬入懷抱,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這將鼎湖峰突兀的火山地質岩壁化險為夷,形成眼前這道獨特風景—它具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同時形成了南宋四大家中馬遠、夏圭一般的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畫面。

 行走在仙堤上望見好溪裡一隻白鷺頭也不回地飛向汀渚,水光山色,說不盡,無窮好。

 路線:鼎湖峰—火山口探險—黃帝祠—倪翁洞—獨峰書院—問漁亭—朱潭山

鼎湖峰:

天遣林泉慰吾輩

 從杭州汽車南站出發,坐3個小時巴士便抵達縉雲縣汽車站。和所有熙攘的汽車站相同,縉雲汽車站出口停泊著攬客的出租車、殘疾車、三輪車。挑一個出租車師傅討一個二三十元的合理價格就可以迅速地駛向那個傳說中軒轅黃帝馭龍升天的地方—仙都。

 高古的傳說與現實的美景之間只隔著十幾分鐘的車程。一入鼎湖峰景區,一副南宋狀元王十朋的對聯含笑迎人:「皇都歸客入仙都,厭看西湖看鼎湖。」原來,南宋以來無論文人雅客或是落魄書生從皇都臨安去浙南一帶都不忘入縉雲,一睹秀水怪石,林木清疏的仙都風光。

 初秋的正午,知了仍舊嘹嘹地叫喚,路旁奔流的小溪便是好溪,溪水裡有成群的溪魚,溪面上飛著自在的蜻蜓,越往深處走,越發是筆挺蔥鬱的水杉林。走過棧道,眼前百里澄潭豁然開朗,正面迎來一處兀自成峰,獨立清潭的巨大石柱,他便是鼎湖峰。步虛山緊隨其後,兩者一前一後,高低相呼,屹然入雲。這儼然頗有北宋立軸溪山圖的氣度格局了。

 鼎湖峰與步虛山均為典型的火山地質岩,步虛峰更甚為一億六千萬年前的火山口,岩漿朝鼎湖峰方向噴射而出,灼熱的氣泡在瞬間凝固,使得岩壁上出現一個個不規則的圓洞,遠觀似蟻窩如石蛋,焦石縱橫,剛毅有力。

 最為奇特的是,鼎湖峰四周被蒼翠欲滴,延綿不絕的縉雲山包圍,使得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這將突兀的火山地質岩壁化險為夷,形成眼前這道獨特風景—它具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但這同時打破了北宋全景山水的局勢,形成了南宋四大家中馬遠、夏圭一般的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畫面。難怪王十朋詩中道「山分雁蕩一峰孤」,誤將鼎湖峰當作了雁蕩山飛來的一座孤峰。

 尋訪天遣林泉最妙雨過天晴時。陣雨忽來,一行人或撐傘或披著雨衣登上步虛山望遠,山頂有飄渺石亭可做避雨,忽見沙孟海先生題「步虛亭」三字,想見老先生也十分鍾意仙都山水,屢贈墨寶。

 站在步虛峰頂,才恍然明白步虛山高於鼎湖峰,此前鼎湖峰絕壁千仞,獨峰入雲的霸氣,拔高了他的真實身高。此時居高臨下,鼎湖峰三面臨水,九曲練溪圍繞著良田農舍,精耕細作的田地黃綠相間,麥秸稈燃燒的白煙在雨霧裡升騰,遠處縉雲山在粼雲下嫻靜飄逸。不禁心中一悅,彷彿看見清代「老頑童」袁枚先生騎驢遊山,仰望鼎湖峰對身旁童子歎道:「可惜鼎湖高,可望不可上」。

 多情細雨留歸客,在山頂的山氣雨露中,似乎有仙人來接引眾人同遊天上宮闕。

黃帝祠:

黃帝煉丹升天處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遊仙都時同樣遇見了陣雨,有詩為證:

「黃帝旌旗去不回,

片雲孤石獨崔嵬。

有時風激鼎湖浪,

散作晴天雨點來。」

 迎著鼎湖吹落人間的雨點,從步虛山坐索道下山可見整個黃帝祠位於山谷之中,常有雲氣出岫漂浮在黃帝祠上空。唐代書法家李陽冰為縉雲令時作小篆「黃帝祠宇」碑仍保留完好。

 軒轅黃帝,號有熊,又曰縉雲氏。黃帝擇此地煉丹,烈焰烤紅了崖壁,故有了「小赤壁」;火光映紅了溪水,故有了「練溪」。九月初九,天空中飄起了祥雲,仙丹已滿九九八十一天,黃帝大喜,召集臣妃享用丹藥,空中忽來一條搖頭擺尾的奪目金龍,黃帝馭龍升天,飄然而去,此後,人們以黃帝之號縉雲命名這片土地。而鼎湖峰這孤獨的石柱則是一根墜入潭水的龍鬚。

 縉雲曾出土宋朝祭祀黃帝所留下的「金龍玉簡」,如今,百姓們仍舊保存著每年九月初九祭祀黃帝的習俗。眼下這座黃帝祠則是祭祀的主會場,屆時鄉親從各地趕來參加黃帝祭祀大典,熱鬧的婺劇搬來駐場,鑼鼓鳴天,民俗活動輪番上演。縉雲也成為了我國南方黃帝祭祀中心和黃帝文化輻射中心,與陝西黃帝陵遙相呼應,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

 雨後空濛,黃帝祠裡傳來了二胡聲,有人在練習《二泉映月》,這個受婺劇滋養的村莊,村民們多有會一兩手民樂的本領,他們正在農閒時為農曆九月初九籌辦的黃帝祭祀大典而操兵演練。

倪翁洞:

崖銘鶴壽墨凝眉

 從仙都管委會向西步行十多分鐘,馬路一側是好溪,另一側見一洞穴凹入垂直的岩壁,潮濕的岩面上佈滿青苔,山水滴答地墜入洞穴裡的水潭。這裡果然是高人嫉俗遁世的好地方。由於老子的學生計倪隱居於此而得名。

 一塊朝陽的凝灰岩上朱漆班駁地以楷書記載著民國年間的遊記,目光一掃,整個崖面滿是石刻。洞谷裡有幾縷追光是陽光穿過火山地質天然成形的「米篩洞」所為。登上峭壁,李陽冰小篆書「倪翁洞」肅然有廟堂之氣。再爬一米多高,顏體「初陽谷」三字端莊雄偉。方寸之地,唐、宋、元、明、清、民國的摩崖石刻齊齊揭開了隱秘的面紗。

獨峰書院:

問渠那得清如許

 獨峰書院隱藏在倪翁洞右側的馬尾松林裡,走入青翠古木,看見書有「獨峰書院」四字的大門。散落在大門兩側的石碑竟刻著一些閒情逸致的詩句,在幽靜的明清建築前越發有樸素的風雅。讀碑也是傳統遊山的一件風趣事,斗翁詩道:「水洞雲氣深,仙翁坐談弈。相尋路忽迷,魚引花間入。」

 南宋淳祿九年,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巡歷浙東入境縉雲,為仙都景色流連,在鼎湖峰前設帳講學,程朱理學的追慕者紛紛趕赴此地拜訪名師。朱熹開課講經對當地的耆儒名士影響深遠,也為當地儒生築起了精神高地。以至於千年之後朱子的小學教育仍在當地人育兒的習俗裡留下痕跡。

 如今書院的格局是重建於清代同治年間的,院內的百年柏樹似有一股頂天立地的君子正氣。

 離開獨峰書院來到馬路對面一塊斜出的岩石上,忽然感到自己是潘天壽《蛙石圖》裡那隻趴在一塊搖搖欲墜的巨石上的青蛙,這裡是問漁亭。崖壁上又現摩崖,遠眺農家炊煙升起,夕陽染紅好溪,空水澄鮮,落霞卻在行舟之下。

朱潭山:

長相識 長相思 長相守

 朱熹於鼎湖峰前設帳講學,常憩於此,因此這片無名的水潭隨了「朱」姓,叫做「朱潭」。黃昏將近來到朱潭山可以拍攝到鼎湖峰的全景。

 放學回家的兒童背著書包成群地跑上仙堤過河,不一會兒百米仙堤上只留下兒童的一串歡笑聲。當你親自走上半米寬的仙堤時,眼見橋下湍急的溪水,已是膽戰心驚,哪還有心思抬頭去看鼎湖峰的全景。走這樣一條長堤就該是情侶手牽著手,一前一後慢慢地前行,害怕了可以坐下林泉滌足,沐浴山風。只有在危難的時候,伴侶之間才更加感到相識相守帶來的安全感。

 或許正因如此,朱潭山成為了愛情主題的公園,2009年被評為浙江省婚紗攝影首選景點。

 過了仙堤就到了鼎湖村板椻自然村了,在一片野生竹林裡有村民開設的農家樂,食宿俱全。太陽落山後,山裡漸漸寂寞無聲了,把自己托付給季家民宿,年輕的老闆娘是地道的勤力新婦,房子收拾得乾淨利落,老闆也是個帥小伙,提著熱水瓶前前後後地招待北京過來的客人。他們暢談自己的將來,「以後要在這裡搭好木頭涼棚,吃飯也可以坐在外面,後院能看見整座鼎湖峰呢!」

 清早在雞鳴犬吠裡醒來,推開窗,看見幾座古法壘土的黃牆,修竹一片,良田數畝,奇峰異石,又恍然從一幅南宋山水畫中走出,走入了田園山居的人間煙火裡。

相關新聞
仙都:走入活著的南宋山水畫 (2012-09-29) (圖)
浙江經濟 文化力量:德清篇 (2012-09-18) (圖)
《德清嫂》一部蘊涵道德基因的東方莎翁劇 (2012-09-18) (圖)
浙江經濟 文化力量:縉雲篇 (2012-08-22) (圖)
浙江婺促會 服務草根文化 傳承「百戲之祖」 (2012-08-22) (圖)
德清篇 (2012-08-15) (圖)
道德大戲《德清嫂》頌大美大愛人間新風 (2012-08-15) (圖)
浙江經濟文化力量桐廬篇 (2012-07-13) (圖)
《新富春山居圖》再繪桐廬美景 (2012-07-13) (圖)
浙江經濟 文化力量•桐廬篇 (2012-07-12) (圖)
瀟灑桐廬《富春山居圖》實景地 (2012-07-12) (圖)
紅燈籠 (2012-07-12) (圖)
瑤琳仙境 (2012-07-12) (圖)
浙江經濟 文化力量•桐廬篇 (2012-07-11) (圖)
富春山在桐廬 (2012-07-11) (圖)
桐君山與放馬洲 (2012-07-11) (圖)
清 乾隆《桐廬縣志》地圖 (2012-07-11) (圖)
有1300年樹齡的蘆茨唐松 (2012-07-11) (圖)
浙江經濟文化力量桐廬篇 (2012-07-09) (圖)
尋富春山居實景地 探中國文化聖境 (2012-07-0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浙江經濟 文化力量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