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偉雄表示,在「雙軌年」下,新舊學制的學生,每年分別都有800名至850名學生到海外交流。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思諾)香港中文大學近年致力推動國際化。新任協理副校長張偉雄表示,在「雙軌年」下,新舊學制的學生,每年分別都有800名至850名學生到海外交流,至雙軌年結束後,校方希望維持交流名額的水平,預計屆時將有三成學生,即約1,000人可參加交換生計劃。中大更計劃於2013年開辦全英語教授的「現代中國研究」課程,吸引非本地生修讀,將中國文化推廣至全世界。
張偉雄:讓中大與國際接軌
張偉雄為中大管理學系教授,於2005年創辦環球商業學課程,並出任課程主任至今。他在2009年獲委任為學術交流處處長,在今年當選亞太國際高等教育協會主席。張偉雄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在2006年的中大10年發展報告中,已提及推動國際化,直至校長沈祖堯上任後,將「國際化」重新定位。「中大近年大力推動國際化,而國際化不等於招收非本地生,亦不一定要將外國搬來香港,而是要讓中大和國際接軌,並且將中大、香港、中國的文化推向全世界。」
因此,中大不單靠取錄外來學生增強國際化,更著重的是其「雙向性」。張表示,現時每學期大約有500名外地生來中大交流,而中大每年亦會輸出850名學生到外地作交換生。除了交換學生外,中大更鼓勵學系教授和外國院校建立合作研究的平台,因此推出短期的教授和博士生交換計劃。
每年3,000人次「出出入入」
自2004年起,學術交流處會在暑假時,開展國際暑期課程;而各書院亦趁暑假這悠長假期,舉辦不同的學術交流團或體驗團。張表示,中大每年總共有超過3,000人次「出出入入」。
面對「雙軌年」,學校除了學額要雙倍、校舍要加建之外,交流的機會亦要相應增加1倍,以應付需求。張偉雄估計,2014/15學年及2015/16學年將會是交流計劃「最高峰期」,而學校就此早已做足準備,「4年制學生,每年至少有800個交換生名額,絕不會比3年制少。」
開設研究課程推動中國文化
原來,中大過去幾年一直多收外國交換生,以換取未來幾年的交流機會。張偉雄希望,在雙軌年結束後,交流名額不會大幅萎縮,「我們希望到時每年都有三成學生,即約1,000人,能夠參加交換生計劃」。
在推動中國文化方面,張偉雄表示,在2013年中大將會開設一個新課程「現代中國研究」,內容包括中國文化、人文、社會、經濟等,而課程最特別之處是會以全英文教授,希望可以吸引海外學生修讀,「他們讀完就可以將中國文化向全世界推廣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