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榮念曾 華人實驗藝術先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榮念曾有很多身份,是「進念.二十面體」(簡稱進念)創辦人之一、聯合藝術總監及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的主席。從早期投身劇場創作,到近年投入漫畫、錄像及電影、藝術及裝置藝術創作,他橫跨不同的領域,作品在三十多個城市演出,而他也深入其中,除了藝術創作之外,更關注香港與內地的文化生態,以不同的方式剖析香港文化,以嶄新的表演手法豐富傳統劇場,以科技為手段,提升新生代表演者的思維。

 穿梭香港與內地三十多年,他早年提出以「比較」的方式探討內地應該何去何從,近年則關注兩地如何透過文化互動走得更近。榮念曾對社會發展、文化傳承等問題有深刻的見解,前衛宏觀的思想以及勇於實驗的精神也表現在他參與編導的舞台作品裡,富有顛覆性與禁忌性的創作打開舞台表演的另一個可能。而從兩年前開始運作的「天天向上」計劃,則是其對香港文化最深的省思。

 創作裡外,榮念曾一直有他的態度及目標。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攝:莫雪芝

 對於「進念」的實驗劇場,你未必可以接受,對於榮念曾的想法,你也未必同意。「進念」的實驗劇場,往往以媒體科技發展為基石,詮釋多媒體創作與劇場演出的互動關係,實驗與探索「舞台空間」的形式和可能性。今年是「進念」成立三十年,這也意味著榮念曾已經在這個圈子打滾了至少三十年,而他覺得自己的創作、舞台上可以發揮的元素一直有進步的空間,按他的話說──要不斷地超越自己。

從比較中發現自己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內地剛開放的時候,榮念曾已經遊走於香港與內地,與內地溝通了這麼多年,看到其變化,也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走。以前他覺得內地最欠缺的是互動、溝通、合作、批評,因此他也對自己在北京的親戚說:「中國剛開放,我們試著做比較,比較一下中國現有的經濟體制,和歐洲、美國的有甚麼不同。」後來親戚辦了一本雜誌叫《比較》,然後開始做很多比較。「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步,要肯比較,不要那麼自我中心,中國在經濟開放之下,思想才可以在各方面愈來愈多元化,可以有一些評論出來,可以有系統地去改變社會一些問題,而不是等問題出現。」

 宏觀的國際問題可以比較,那想當然,文化藝術也可以比較。比較一下榮念曾執掌的「進念」,發現與其他劇團有很大的差別,而這種差異性直到現在還一直存在。他把「進念」一直貫徹的互動實驗與多媒體設計的舞台美學帶到內地,並加以推廣,但始終有其限制性、反抗性。「我在南京依然做劇場相關的東西,網上有很多影片、照片和反應,現在最大的爭論是我將一些新訊息、新科技帶進一個比較傳統的劇種裡,劇種的粉絲會比較反抗,但藝術家的反應卻很好。」

不要抗拒科技

 為甚麼會有這種兩極化的反應?「他們(藝術家)想知道多點,而我可以給他們一些從來沒見過、沒聽過、沒試過的東西,所以他們很欣賞這種形式。但粉絲卻覺得有沒有搞錯,你把崑曲弄成這樣!」對此,榮念曾曾經開玩笑說:「你不如知多一點、學多一個language啦!學一下英文,學了英文以後你會不會拋棄自己學過的中文?當然不會啊,你還多一樣東西叫『英文』,會說原來學了英文以後回頭再看中文,覺得中文真的很厲害,或中文跟英文真的很不一樣。」而這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新的、好玩的空間。

 在南京崑曲界,榮念曾引進不同的劇場科技,如laser light、interactive video,而這些都讓藝術家十分興奮。互動媒體與劇場的關係是甚麼?100多年前愛迪生發明電燈以後,藝術家透過「玩」電燈玩出很多東西,之後有些東西也被留下來繼續用。「我經常覺得科技不是洪水猛獸,藝術家應該多去了解新科技的前因後果,我們怎麼和它有真正的互動、在互動中間怎麼產生新的想法。」除了這些,他也跟藝術家介紹聲音,因為全世界都正在做聲音實驗,他們也應該去了解一下具體在做甚麼、怎麼做,怎麼利用身體的聲音、周邊敲擊的聲音來尋找節奏,而不只是停留在旋律裡面。這些二十世紀已經出現的舞台元素一直不斷發展,但新演員卻不知道。現在身體的語言也備受推崇,由當代舞到如今很多身體的實驗,自己的節奏與身體之間可以做甚麼,有甚麼是不能做的,這些身體結構上的討論、局限,傳統演員也從沒聽過。

 「他們是否應該知多一點?那些批評他們不應該知道的人又是甚麼意思?」榮念曾說,這和民粹主義有關,因為人們沒有自信心,所以用民粹主義來支撐自己所認定的東西。

不斷超越自己

 藝術與社會文化發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人們喜歡以市場考慮來衡量兩者的重量,但套榮念曾的話,在背後推動文化繼續往前發展的是超越性。他舉了一個例子。「在香港,我們去看大家都喜歡的戲,大家看TVB的戲,那甚麼在背後推動TVB繼續往前發展呢?是ATV呢?還是外面更加實驗性的東西?」如同我們在做不同的事情,總是希望比自己以前所做的好,無論是內容、形式,都可以超越以前,我們甚至會希望總結以前的精華,再往前走一步,這是做這件事的原動力。「你希望有超越性,你有這樣的原動力,就有creativity chance,這已經含有批判性的態度,因為你覺得其他的沒那麼好,所以你不是為了市場,是為了做一件有超越性的事情。」

 觀眾是否接受他的劇場並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做這件事是為了讓人們接受還是為了超越自己。「我覺得世界上正在做這件事的人都做得不夠好。」所以他走在前端,也一直堅持。

 那如果做很久還沒走到理想中的目標又怎麼辦?「你是否對自己有交待?假如有這種態度的話就必須不斷努力,你不是要自己在一年內交一個成績表,交給誰?還不是交給自己!」

 對於三十多年來的努力,他還是不滿足。「如果滿意的話,我應該已經自殺、退休,或消失了。」

相關新聞
榮念曾 華人實驗藝術先驅 (圖)
大家「天天向上」 (圖)
跨界設計 尋找生活美學 (圖)
東坡二題 (圖)
蟹 (圖)
羊肉 (圖)
走世界:後現代的辯經秀 (圖)
輕鬆好生活:健康吃的六個大原則(上)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