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籍作家第一人,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瑞典文學院昨天晚間宣佈,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以表彰他對歷史和當代文學的貢獻,並稱莫言的作品「在幻覺現實主義中融合了民俗傳奇、歷史與當代性」、「他本人也是當代第一流作家之一」。57歲的莫言成為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本土作家。
評委:幻覺現實主義融合民俗傳奇
瑞典文學院評委會評價稱,「通過幻想與現實、歷史視角與社會視角的混合,莫言結合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與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ĺ á Ma rquez)作品中的因素,創造了一種世界性懷舊,與此同時,也找到了舊式中國文學與語言傳統的新出發點。」其作品在「幻覺現實主義中融合民俗傳奇、歷史與當代性。」
莫言:中國更多作品將被世界認可
接到自己獲獎的消息時,莫言正在吃飯,「我有點吃驚。」他說:「聽到獲獎的消息,我很高興。但是我覺得獲獎並不能代表什麼,我認為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作家,他們的優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認可。」他表示,作家最重要是作品,而不是獎項,重要的是對現實的關注、對土地的熱愛,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作風。「感謝這塊土地、感謝父老鄉親,沒有這塊土地、這些鄉親,也不可能有我這樣一個作家。」
他說,接下來還是會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創作上,腳踏實地的描寫人的生活、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上寫作,「我會繼續努力,感謝大家」。
對於「作品中的什麼地方打動了評委」時,莫言說:「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學素質。這是一個文學獎,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學。我的作品是中國文學,也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我的文學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表現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和風情。同時我的小說也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寫人,我想這樣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區、種族、族群的局限。」
作協:從民族命運中汲取思想力量
中國作家協會昨晚也發出賀辭,稱讚莫言:「對祖國懷有真摯情感,與人民大眾保持緊密聯繫……從中華民族百年來的命運和奮鬥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獨特的民族風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國文學的想像空間、思想深度和藝術境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何建明表示,「這是莫言的喜事,也是所有中國當代作家的喜事。這是幾代中國作家的夢想!」
按照諾貝爾獎有關規定,所有獲獎者將在12月10日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參加諾貝爾頒獎典禮,並將獲發800萬瑞典克朗(約925萬港元)獎金。
莫言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市。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代表作有《紅高粱》、《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生死疲勞》、《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