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路甬祥出席第三屆中國發展論壇作主題演講。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沈清麗)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藉著慶祝成立30周年,昨日假中環四季酒店舉辦以「振興中華」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發展論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路甬祥出席論壇並擔任主題演講嘉賓。他在演講中指出,未來中國發展應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走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智能、科學和可持續發展之路,並為此提出了未來國家發展的8大戰略重點。
林智敏殷曉靜梁愛詩出席
論壇主要嘉賓還有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林智敏、中聯辦副主任殷曉靜、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以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駐華代表處區域首席代表柯文斯等逾百位海內外知名學者和科學家。
路甬祥在演講中表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了舉世矚目的變化,未來的5年至10年是國家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更加重視發揮科技與創新的作用,為振興中華、繁榮香港努力,並為建設一個和平、和諧、共同持續繁榮的人類社會貢獻力量。
倡科技創新撐8大戰略重點
他指出,為有效應對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新變化,化解制約國家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國家須發展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8大戰略體系:一,構建自主、安全、可持續的能源與資源體系,大幅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能源供給基本立足國內;二,構造智能製造體系,加速材料和製造技術的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和可再生循環的進程;三,構建普惠的信息網絡體系;四,構建生態高值農業和生物產業體系,促進農牧業結構升級和生物產業發展;五,構建普惠的健康保障體系,將當代生命科學與我國傳統醫學優勢相結合,推動醫學模式由疾病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轉變;六,構建生態與環境保育體系,提升生態環境監測保護修復能力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能力;七,構建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體系;八,構建國家與公共安全體系,發展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防範技術,提高監測預警和應對能力。
商業信息法律融資港具優勢
談及香港和澳門如何攜手合作振興中華,路甬祥表示,香港和澳門回歸以來,與內地的科技合作成果豐碩。香港和澳門已經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香港作為國際化的商貿金融中心,在信息交流、中西文化交融、商務管理、法律服務、投融資環境、國際交流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可在基礎前沿自由探索研究、設計與文化創意、信息物流、風險投資、並購重組、經營管理、國際品牌和全球行銷等領域發揮創新優勢。
培華基金常委會主席霍震寰致辭時表示,進入21世紀,中國已具備第二個超級大國的氣勢,不論經貿、外交、科技、文化、軍事等各方面都受到國際尊重。與此同時,某些國家產生了中國威脅論,如超級大國美國也提出「全球共處」的調適論。培華基金於2007年、2009年舉辦第一屆、第二屆中國發展論壇後,有見於3年之後的今天,經歷金融海嘯衝擊的各國包括中國都正步往不同的復甦之路,第三屆中國發展論壇是希望集思廣益,分別從科學、人文和社會經濟等角度,全方位探討中國邁向大國之路的機遇和挑戰。
逾百知名學者論壇分享見解
本屆論壇分為「中國振興與可持續發展」及 「人文探索與和諧世界」兩大範疇,逾百位海內外知名學者和科學家包括Nanobiosym主席安尼塔.戈爾,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城市大學校長郭位,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澳洲悉尼大學校長邁克爾.斯賓塞等,立足他們專屬的研究領域,分享對中華振興之路的獨特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