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六年級首堂課主要教導學生多角度思考以及升國旗的禮儀。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思諾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珈南)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爭議近月鬧得滿城風雨,但未有動搖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的決心,該校昨日迎來了國教科的第一課。為了釋除社會的疑慮,他信守之前的承諾,開放課堂予家長及教育界的同行到場觀課;有參與觀課的家長力證課程「絕不洗腦」;同行更大讚課程準備充足,教學方法多元化。
鮮魚行學校於昨午在各級正式開展國教科,隔周上2節課,合共1小時,結果吸引了逾30名記者到場採訪。梁紀昌坦言,讓大家觀課不是想「做騷」,而是「讓家長看到最真實的課堂。」他又指,原本有約30名家長報名前來觀課,結果只得約10人到場。
初小教品德 高小教多角度思考
該校由今年6月起,已開始籌備有關課程架構,並以已被擱置的《課程指引》作為參考。課程分為初小和高小;上學期的初小主要是教導學生建立個人品德,而高小則是教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法。各級任教老師會至少隔周開會一次,以詳細討論教學內容,並由課程主任監控教學質素、內容,以避免有洗腦問題。
梁紀昌指,課程內容最重要是「與時並進」,故現時只落實上學期的課程框架,而在學期末,學校會進行綜合性評估,學生可以以周記、拍短片、漫畫等形式,向老師匯報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
副校長身教 提及毒奶粉
負責設計課程的副校長施志勁昨日親身到六年級甲班授課,了解學生學習的反應。在堂上,施介紹了「六頂帽子思考方法」,教導學生以不同角度思考事情,如情感、正面、消極等。其後,他又以2條短片介紹國旗和國歌,並讓學生比較一般升旗禮和近日南丫島海難翌日金紫荊廣場下半旗的升旗禮;再讓學生從多角度討論事情,並向全班同學報告。他又在課堂上以內地毒奶粉事件,教導學生思考問題。
施志勁表示,學生在第一課的吸收已算不錯,課程主要希望訓練他們多元化思考。他強調,只要與課堂目標相關,任何敏感的時事議題均可以討論,「生活事例只是工具,教學主題和目標才是核心。」
同行大讚教學生動多元化
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教育顧問鄧薇先亦有到場觀課。課後她大讚施志勁的教學方法多元化,簡直是「完美」,又非常欣賞對方落力教書、預備充足。她指,教師除了教國情知識之外,更有提及世界公民價值,要求學生尊重其他國家的升旗儀式。而從學生的討論、分享中,她感受到學生有創意思維,課堂絕對可以訓練學生聽寫讀講的能力。
至於伍華中學老師吳偉強,則到一年級觀課。昨日小一課題為「誠實」,老師以生活化例子讓學生進行討論,如「地上有10元,究竟要不要撿起來?」等,吳指出:「雖然討論時,引起課堂上的混亂,不過老師的選材非常好,又播放影片,教學生動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