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莫言是首位中國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實在此之前,諾獎評委會曾先後擬將當年的文學獎頒給魯迅、老舍、沈從文等數名中國大文豪。曾17次擔任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的瑞典著名作家謝爾.埃斯普馬克昨日在上海接受新華社訪問時,獨家「解密」塵封半個多世紀的文壇秘史,透露了這幾位文學大師們為何無緣諾獎的原因。
今年82歲的謝爾.埃斯普馬克是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五人評選委員會成員。他說,中國近現代文學的成就早已受到世界關注,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幾乎沒有亞洲作家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直到1938年,以中文為母語之一寫作的美國作家賽珍珠憑藉《大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獎只頒給在世作家
謝爾.埃斯普馬克說,魯迅最先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所關注。然而,當委員會輾轉通過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以及中國語言學家劉半農,以「非官方的途徑」去詢問魯迅是否願意被提名為候選人時,魯迅以「配不上諾貝爾獎」為由婉拒榮譽。
「此後在1968年,老舍也有可能得到諾貝爾文學獎。」謝爾.埃斯普馬克說,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諾貝爾獎評委會正在考慮頒獎給一些亞洲作家,但激烈的討論卻持續了六、七年,在此期間一些作家陸續辭世,其中就包括1966年去世的老舍。
在中國作家中,曾距離諾獎最近的人是沈從文。沈從文於1988年5月在北京辭世,距當年諾獎揭曉僅剩幾個月。「諾貝爾文學獎只能頒給依然在世的當代作家。」謝爾.埃斯普馬克表示「沈從文不僅獲得提名,且已通過初評,出現在僅有5位作家名字的『短名單』上。沈從文是當年最受五位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成員喜愛的候選人。」
謝爾.埃斯普馬克認為「莫言獲獎,也許能讓中國作家更多地向自己的傳統文化致敬,並且回歸到中國文化本身去挖掘屬於自己的文學敘述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