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展示選民證,老伯滿臉喜悅。
十年來,中共積極推動多種形式的黨內民主制度建設,涉及黨內選舉、黨代會、黨務公開等多個方面,黨內民主道路在常態化探索中逐漸成型。
中共在選舉制度改革上取得的進展,可以通過數字來體現。中共十七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和中紀委委員,全部由差額選舉產生,差額比例達8%以上;31個省區市黨委委員候選人差額比例平均為11.9%,比上屆提高0.6%個百分點。地市級委員、候補委員的差額比例平均為14.9%,縣委委員、候補委員的差額比例平均為11.3%。
在候選人提名方式上,十七大報告提出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範圍。這種被稱為「公推公選、公推直選」等選舉方式的改革,在江蘇、雲南等試點地區廣泛推行。在當地黨委換屆過程中,甚至有一些地區流動黨員自費從打工地回鄉參加黨內選舉,黨員參選熱情高漲。
推廣提案制 試點常任制
十六大黨代表的差額比例要求是多於10%,十七大黨代表的差額比例要求是不少於15%,而十八大黨代表的差額比例要求是多於15%。特別是,十八大代表的候選人提名不僅要經過「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反覆醞釀、逐級遴選」,候選人名單還首次在社會媒體範圍內公示,接受廣大黨員和群眾的監督。
十六大以來,黨代會代表提案制確立並逐步推廣,共有365個市(州)、2684個縣(市、區)探索建立了代表提案和提議、調查研究、列席黨委有關會議、聯繫服務黨員群眾等配套工作制度。
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規模不斷擴大。部分縣(市、區)建立黨代表大會年會制,通過年會決定重大問題。代表在黨代會上通過提案、評議等方式發揮作用,在閉會期間開展調研,了解民眾意願和要求,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在多個縣市展開,取得了一些經驗。
設立發言人 各部透明化
在黨務運行方面,人們更能體會到「陽光」的力量。黨務公開被認為是黨內民主的前提,黨員必須先有知情權,才可參與和監督。2004年中央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以來,黨員享有的各項權利得到充實,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渠道進一步拓寬。
十年來,中共中央13個部門單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的新聞發言人紛紛亮相,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正式確立。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中聯部等中共核心部門紛紛邀請境外媒體、社會人士甚至網友參加「開放日」活動,讓外界了解他們「神秘」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