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熱錢擋不住 地產股翻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港股結束3日跌市,10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回升213點。中通社

——金管局再入市壓港匯 港股食尾糊升213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馬子豪)香港樓市進入「冰火交戰」時期:一方面政府出招壓樓市,令一二手銷情驟降,更錄得首宗蝕讓成交,成為辣招後第一滴血,另一方面熱錢不斷湧港;但也有內地買家寧多付15%的買家印花稅,也要圓在港置業夢。面對全球量寬衍生的熱錢,辣招恐也難敵。昨日傍晚,金管局再入市壓港匯,沽出27.13億港元,兩周內6度共注資近200億港元,但港匯仍在7.75強方保證附近徘徊。在資金湧港效應下,僅跌兩日的地產股昨紛紛反彈,升1%至5%不等。

 金管局連續兩日向市場注資,以遏止港元強勢,昨日傍晚向市場沽出27.13億港元,也是在不足兩周內第6度承接美元買盤沽出港元,合共向市場沽出197.51億港元,令銀行體系結餘在後日將增加至1,684.3億港元。

辣招或累樓按業務放緩

 中銀香港(2388)副董事長兼總裁和廣北昨表示,港匯持續上升,金管局入市維持匯率乃正常做法。他認為,美國推出QE3後,每月無限量買債,加上歐洲央行向市場注資,令新增資金流入亞洲區,本港是區內經濟增長較快地區,自然吸引熱錢流入。他指,若美國繼續量寬,熱錢會繼續流入本港,但維持多久,則仍要視乎歐洲央行的貨幣操作措施會否令當地流動性上升。

 對於政府日前出招遏抑樓市,和廣北認為若令銀行按揭業務減少不足為奇,因樓價已累積一定升幅,加上外圍經濟不明朗,本港銀行按揭業務增長已放緩,但政府新政策對於樓市的實際影響程度要再觀察,不排除未來銀行按揭業務增速會繼續放緩。

10月整體大市升801點

 熱錢圍城下,港股在10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結束3日跌市,升213點,以全日高位21,641.8點報收,成交480億元。地產股經兩日大跌後反彈,地產指數升1.37%跑贏大市。本地地產股昨升幅不俗,新地(0016)升0.94%,長實(0001)升2%,恒地(0012)升1.23%,信置(0083)升1.3%,英皇國際(0163)更升5.085%。地產代理股美聯(1200)亦回升0.773%。

 總結10月,恒指升801點,升幅3.8%,市場原先憂慮的股災並沒出現。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表示,雖說熱錢正流入本港,但港股成交只有400多億元,並不算很高,反映資金未大量流入股市,有跡象顯示,近日亞洲貨幣被炒上,資金可能停泊在港,伺機再流向亞洲其他地方。

中美換屆添不明朗因素

 不過,投資者常忽視實況,先炒了熱錢概念再算,他指,由於昨日大市的沽空比率回升至近一成,可能是大市轉向下的訊號。但在所有港股中有多達802隻報升,下跌只有379隻,顯示大市短期整體仍向上。

 沈慶洪預料,即將舉行的美國大選和內地「十八大」,會令大市不明朗因素增加,基金大戶皆會靜觀其變,故料恒指暫難升越22,000點關口,成交也會偏低,惟熱錢流入下使恒指21,200點有支持。11月期指收報21,674點,高水32點。國指收報10,582點,單日升123點,整個10月國指則升7.6%。

相關新聞
八成港人怕供樓 (圖)
熱錢擋不住 地產股翻生 (圖)
港府守紀律 回溯期只定當月 (圖)
大少身亡敗訴 鏞記分裂對撼 (圖)
十八大新聞中心開放 (圖)
「桑迪」颳走美3875億 (圖)
奧巴馬乘風絕地搶分 (圖)
北海艦隊首赴西太平洋練兵 (圖)
內地城鎮人口首超農村人口 (圖)
深圳首次明確赴港超生違法 (圖)
國台辦:「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基礎 (圖)
匈國冀華富豪打救 252萬入籍歐盟 (圖)
港蟬聯最頂級金融中心
上水惠康急凍魚柳汞超標
財爺:人幣業務會有新發展 (圖)
再委2副局5政助 傳媒人佔近半 (圖)
環保公司 人肉碎屍 (圖)
迪士尼夥拍佐治魯卡斯 《星戰》再推三部曲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