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觀勇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通識科老師、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員
編者按:今期專欄會繼續反思首屆通識教育科文憑試的試題和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
社會脈絡知識(Contextual Knowledge)意指在某種情境下所能運用的社會常識或相關時事例子。如若談及「今日香港」的情境,學生應知道香港地少人多、四大支柱產業、六大優勢產業、貧富懸殊等;談到「現代中國」的情境,學生應大概知道內地的人口分布及結構特徵、食物安全問題等。
留意情境勿錯引例子
事實上,考題中最常見的情境是「今日香港」情境。在首屆文憑試中便有較多題目圍繞香港的社會常識,其次是「現代中國」、「全球化」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的情境。至於討論「能源科技與環境」或「公共衛生」的議題時,大多也要特定情境,如香港、內地或全球的環境污染問題。考生大多不能因應不同的情境,提供相關社會常識或時事例子,甚至有不少人錯誤理解或引用社會脈絡知識。最明顯例子是卷二題3a要求考生解釋部分內地孕婦或會濫用基因檢測的原因,從關鍵字「內地孕婦」可看出,題目要求同學須就「現代中國」的情境作答,當中涉及「一孩政策」、「重男輕女」等社會脈絡知識;而題3b問及基因檢測結果的使用所引致的社會和道德問題,則又回到「今日香港」的情境,內地時事例子如醫療收費制度等的解說便不恰當,因為資料所示的情境發生在香港,若引用不合適的情境或例子,必然會對評分有影響甚至被「封頂」。
回饋意見為要 鞏固應試技巧
以前筆者的工作優次總是:1.課程規劃設計;2.課堂教學內容設計;3.練習批改。現在看來,練習批改及回饋意見應是最重要,反而不應花太多時間在如何令課堂的學習經歷變得精彩絕倫。至於課程規劃設計則要在有限的時間及資源下,多在培訓及鞏固同學技巧及知識方面下工夫,逐漸幫助學生熟悉相關的「設題陷阱」及「關鍵字眼」。同學更應用心地完成每次功課,慢慢累積相關技巧,當然也要繼續培養每天讀報的習慣、認真上課、學懂應用不同概念知識、自製筆記、多參與同儕討論交流等,真正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技能的「通」盤掌握、價值觀的「通」情達理。(完)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