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很多學校只能不斷補課,以填補落差追趕課程進度。圖為一般學生上課情況。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334新學制將過往高中及預科的「2+2」改為3年的新高中課程,對數以十萬計的新高中師生來說,課時不足問題最為首當其衝。根據教育局建議規劃,3年新高中總課時為2,700個小時,即約510天上學日,然而,經過3年的實踐,普遍學校實際只能提供最多2,200課時,相差多達500小時。為追回有關落差,學校都各出奇謀,除於放學和假期不斷補課外,又將課外活動大減,及每堂縮短5分鐘以擠出時間測驗等,結果卻令師生疲於奔命,有學校老師請病假情況銳升1倍,學生則要瘋狂補課,壓力爆燈。
新高中整體課時不足問題嚴重,中學校長會主席阮邦耀坦言,按不少學校反映,其3年實際可用課時一般只有1,900小時至2,200小時,與當局的2,700小時的建議有很大距離,很多學校只能不斷補課,以填補落差追趕課程進度。不過,長期補課令師生工作量和壓力大增,而對自行縮短內容或調整課程深度,學校又擔心對學生學習無裨益。
難分開照顧「補底」「拔尖」
鳳溪第一中學校長黃增祥亦指,該校只能規定學生每星期補課,其餘暑假、聖誕、新年和復活節等長假也往往要全日補課,以緊跟進度。事實上,課時不足衍生大量問題,包括更難照顧學生學習差異。黃增祥指,新學制同學未經歷過公開試,學習能力和水平參差,需要老師騰出更多時間開設「補底」和「拔尖」班,工作量大增;但課時不足下,部分老師根本沒額外時間分別照顧,往往只能全部同學一同補課,效用受影響。而因工作量大增,經常有老師體力不支病倒,舊制下該校70名老師每年只約100人次請病假,但新制下激增至200人次,足足上升1倍。
「早到遲退」縮時擠出50分鐘
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同樣面對課時不足問題,校長劉志遠形容,「每科都不夠時間教,教書如說急口令」,所以補課已成「慣例」,以暑假為例,只得頭尾數天是真正假期,其餘日子都要回校補課,但仍只能勉強趕上進度。
劉志遠指,拚命趕課程或會影響學生理解,需要於考試前讓其重溫3年所學。為騰出時間測驗,校方只能採「5分鐘策略」,要求學生早5分鐘回校、遲5分鐘放學,每天8堂各減5分鐘,以便擠出共50分鐘。
補課「常規化」 老師「爭」學生
天主教伍華中學校長劉柏齡坦言,補課無可避免下只能「常規化」,該校中五下學期起,除有正常上課時間表外,另設補課時間表,避免各科都補課,老師「爭」學生情況發生。由於要追趕課程,學生也被迫犧牲課外活動時間,劉柏齡指,「校隊訓練、制服團隊等活動有2小時至3小時,高中生通常待補課後才趕去參與後半的活動」。他慨嘆指,高中是同學培育領導才能的好時機,但在補課潮下失去課外活動機會,實在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