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增地建屋:發展新東北 各方利益須平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上圖)政府舉行的新界東北發展諮詢會吸引逾千人到場。(下圖)有人反對政府發展新界東北。 資料圖片

 香港過去一直以「開發新市鎮」的方針,透過發展偏遠、尚未開發的地區,解決長遠的房屋需求和環境問題,沙田和將軍澳等正是過去20年的成功例子;然而,政府近年在發展過程中,不時被人批評「未有兼顧弱勢」、「忽視公義」等,造成社會民生矛盾,清拆皇后碼頭如是、遷拆菜園村如是,令發展和破壞劃上等號。誠然,政府有責任發展社會,幫助市民安居樂業、提高生活素質;但亦要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尤其弱勢社群,才能令社會達致真正的和諧。 ■黃德正 中學通識教育科教師

新聞背景:可容納15萬人 紓住屋需求

 香港統計處最新資料顯示,2031年香港人口將增至816萬人,而目前的房屋總存量約為260萬伙,若要解決未來20年的住屋需要,必須多建80萬個單位。

 政府早於1990年考慮發展新界東北,並於1998年提出「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究」,將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訂為新發展區,以應付人口和住屋需要。前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於2007至2008年度提出籌建新界東北發展區,整個項目佔地約800公頃,其中約兩成、即167公頃劃作住宅用地,預料最多提供3.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並可容納約15萬名居民。

內地人擬獲免簽注

 行政長官梁振英曾提出,新界東北地區將簡化內地居民的簽注程序,建議方案包括免簽注及落地簽注等,以促進深港發展。有港人擔心深港融合會帶來問題;也有該區非原居民批評,政府過去數年所舉辦的諮詢會均未有通知他們,令其在無聲無息下「被遷離」。9月,政府舉辦最後一場諮詢會,吸引逾千人出席並爭取發言以表達訴求。

公眾疑慮多 盼官逐解答

 下文會歸納新界東北發展區的主要爭議:

爭議一 :拉攏地主洽購 漠視非原居民

 新界東北發展區的原居民作為當地業權擁有者,按理可獲政府一筆可觀的金錢作為徵地賠償,因此不少原居民均樂見其成,歡迎政府收地發展,有村民更明言,若價錢合理,連祠堂的地都可賣出。有報道指,當地地主之一侯志強擁地3萬呎,若以菜園村每方呎526.8港元的賠價方案計算,他可獲得逾1,500萬港元賠償。加上原居民亦可獲原區安置,故不少人贊成發展方案。

 相反,居於當地的非原居民成為徵地犧牲者。有非原居民早前投訴,政府過去進行諮詢會時均很低調,未有特地通知他們,主要與擁有業權的原居民洽談,他們則一直被蒙在鼓裡。而他們對發展計劃的意見被擱於一旁,所獲賠償仍是未知之數,「我們(非原居民)現在才知道會被滅村,我們將會失去家園,根本不知可去哪裡住!」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政府「只與大地主達成賠償共識」的辦事手法並不可取,加上現實社會環境已不能單靠「為公眾利益著想」便忽視其他人的聲音。

爭議二:土地儲備足 無開闢需要

 根據政府估計,香港未來20年的人口將上升逾100萬人,屆時住屋肯定成為社會重要問題,故開拓新發展用地勢在必行;然而,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無論在土地劃界、建築密度或公私營房屋比例等方面,均未能適切地回應需要,令人懷疑究竟新界東北是否最理想發展區。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早前出席諮詢會時透露,政府目前有2,100公頃土地,當中1,200公頃屬「鄉村式發展」土地,可用作建低密度住宅,包括丁屋;而新界東北發展區的土地面積只有167公頃。因此,有人認為,若妥善、公平運用這2,100公頃的土地儲備,足以解決目前的住屋問題,未必需要開發新界東北。

 至於該區的公私營房屋分配亦備受批評。新界東北發展區公營單位與私人單位的比例分別是43%及57%,但興建公營房屋土地只佔167公頃中的兩成(約34公頃),其餘約133公頃卻用來興建餘下的57%私人單位,由此被質疑該區將興建大量低密度豪宅。

爭議三:深港同城論發酵 規劃定位不清

 事實上,香港回歸中國15年,與內地交流頻繁對兩地的發展均有幫助;但目前香港和內地在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模式等方面仍有不少爭議。有學者說,若新界東北成為「深港同城區」,將會衍生不少問題。

 行政長官梁振英曾表示開發邊境建立深港共融的社區;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的報告亦指出:「新界東北發展區具有優越地理位置,為促進港深兩地經濟發展提供機會」。由此令人關注:新界東北除為解決香港住屋需要,是否還有其他議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諮詢會上重申新界東北並非邊境;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亦明言,梁振英的競選政綱並非政府政策,藉以釋除公眾疑慮。

順應民情 妥處訴求

 現在會透過「生活素質」和「政治參與」兩項因素來分析3項爭議的成因:

生活素質:物質 VS 主觀感覺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於1958年提出,意指個人對生活中不同範疇的整體滿意程度,可分為「物質生活素質」(Material Quality of Life)和「非物質生活素質」(Non-material Quality of Life)。一般學者將「素質」與「等級」等同,故生活素質有高低之分。

 發展新界東北可應付本港居民的住屋需要,加上該區亦將發展為新市鎮,預料會有相關娛樂消費設施,相信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單從住屋和經濟兩個「物質生活素質」來分析,新界東北的確能提高市民的生活素質。

 至於「非物質生活素質」則包括一些主觀感覺,如快樂和自由度等,可體現於社會公義、法治水平高低、自由開放程度、以及對生活滿足感等。

 新界東北徵地的過程面臨重大爭議,非原居民的遷留仍未有妥善解決方法,而過程中亦反映了政府忽略非原居民話語權;加上發展方案中仍有不少爭議尚待釐清,即使將來能為社會整體帶來正面影響,但若這些爭議及弱勢社群的利益在發展過程中被忽視、犧牲,則反而削弱市民對社會的信心,最終降低其生活素質。

 正如上文所言,生活素質有高低之分,社會發展步伐固然不能停滯不前,但發展過程中亦必須兼顧「公義」、「公平」、「合理」等普世價值,絕不能以「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作為安撫弱勢社群的理由,否則一個城市贏了發展,輸了公義,對社會整體的生活素質並無裨益。

政治參與:諮詢制度有缺失

 社會政治參與(Socio-political Participation)意指市民以不同方式參與公共事務,或透過不同途徑表達對社會事務的看法,藉此影響政府施政,維護公眾或個人的權益。參與形式可分為「制度化」與「非制度化」。

 一般而言,市民傾向先參與「制度化」的諮詢會議,各持份者可交流意見,從而了解事件、理清各人立場,以助取得共識。但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其中一個爭議是,非原居民並未獲通知出席政府較早前舉辦的諮詢會,及至整個諮詢過程進入尾聲,才得知自己居所將被重建。這無疑剝削作為持份者之一的非原居民的政治參與權、知情權和決定權。

 市民若發現「制度化」政治參與渠道成效不彰時,便會轉向「非制度化」的政治參與,如遊行、示威等活動。「非制度化」政治參與本身帶有一定程度的對抗性,透過民間活動向政府施壓、表達訴求。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發展新界東北的三大爭議。

2.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解釋題1所述三大爭議的成因。

3. 題1的三大爭議會對發展新界東北造成甚麼負面影響?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4.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開發新界東北有助促進深港融合」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5. 假設你是新界東北非原居民,你會就有關發展計劃向港府提出甚麼訴求?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建議發展大綱圖和第三階段公眾參與》,立法會網頁,http://www.legco.gov.hk/yr11-12/chinese/panels/dev/papers/dev0628cb1-2207-3-c.pdf

2. 盧偉國:《以民生需要為本 落實發展新界東北》,香港《文匯報》,2012-10-31,http://paper.wenweipo.com/2012/10/31/PL1210310002.htm

3. 《開發新界東北是香港發展需要》,香港《文匯報》,2012-09-21,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9/21/WW1209210003.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檢討新高中系列 (圖)
新高中欠500課時 狂補堂師生齊癲 (圖)
「組合科學」艱深多放棄 (圖)
新高中課時安排 (圖)
其他學習有心無力 寧減OLE一半課時
教界倡減課程撥資源緩壓力
教局解釋廉署舉報程序
正字正音:「尖沙嘴」作「尖沙咀」 原來大不同
創新設計 (圖)
城大研超級Wi-Fi 最快3年普及 (圖)
14歲美少女荷蘭琴賽奪亞 (圖)
哈羅港校「貴族價」圖書館書架竟空閒 (圖)
港師生觀攝影展 揭西藏神秘面紗 (圖)
海外升學秘笈:英研究課 分3程度
一環教育•普通話聊天室:牢記邏輯結構 輕鬆寫議論文
增地建屋:發展新東北 各方利益須平衡 (圖)
概念圖:發展新界東北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