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國資委:加深市場化 國企增活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10]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十八大報道組 羅洪嘯)擁有28萬億資產的中央企業系統十八大代表團9日對外開放,包括中石油、國家電網等17位世界500強央企老總出席會議,這些央企老總握有中國的經濟命脈,影響著十八大後國企的改革方向,因此備受矚目。

 作為央企「大老闆」的國資委主任王勇9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國企改革的方向是要更加市場化,不斷增加國企的活力和影響力。

 對於一些媒體質疑國企效率低下,王勇坦誠而言,國企是從計劃經濟發展過來的,既要承擔所有企業利潤最大化的責任,另一方面又肩負社會責任,大量人員沉澱在國企,央企還辦有8,300多個社會機構,同時,國企還有大量的離退休職工,央企有516萬離退休職工需要養老。

效益非短期 重長遠發展

 王勇指出,中央企業和國有大企業關係國家經濟安全命脈,他們在投資發展中更多關注中長期發展。從當期效益看,中小企業在短期效益上反應更好,從長遠看,央企和國有大企業更重視幾年十幾年的綜合發展。

 比如能源行業,中石油在內地一年投資要3,000多億元,這些投資回報都要經過三年五年乃至八九年,因此看待國企效益不能看短期。

 被問及目前中國國企數量是否過多時,王勇指出,歐盟國家以及日本、韓國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發展階段都存在大量國企。

 據了解,80年代英國、法國、挪威包括美國,國企比例都很高,甚至佔當時經濟總量的20%至30%。淡馬錫集團是新加坡政府控股的國企,並在新加坡經濟中佔有很大的比重。中國國企的數量既要滿足企業發展,又要符合國家需要,所以國企數量的多和少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相關新聞
彭清華:十八大繪就藍圖 港發展空間更闊 (圖)
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
帶給香港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深刻闡述了一國與兩制關係
處理好三對基本關係
中央展示決心信心 維護香港繁榮穩定
王光亞:中央堅定支持梁振英 (圖)
商務部:將再簽CEPA新補充協議
建制派冀續改善民生
內地香港合作 下一步重點「深化」
特寫:王光亞「三答」港媒 (圖)
主席團今舉行第二次會議
央視介紹本報《香港12大成就》專題 (圖)
大會今日看點
溫家寶:未來5年3件事最逼切 (圖)
胡錦濤:轉變發展方式 創新突破 (圖)
國資委:加深市場化 國企增活力
李克強:開拓進取 實現小康 (圖)
徐紹史:城市有效用地僅40%
特寫:小記憂慮食安 部長起立作答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