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聶曉輝) 最低工資委員會上月已將最低工資的建議水平提交行政長官,有消息指建議水平由時薪28元提高至30元。不少團體昨在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上表示,最低工資數據滯後,促請當局每年檢討一次,又要求將最低工資加至時薪35元。但有物流團體指出,最低工資實施後,已有20%物流公司結業,且難以招聘司機,不應再上調。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出,現時每兩年至少檢討一次水平的機制,已具靈活彈性,有需要時可隨時啟動檢討。
團體指數據滯後促一年一檢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最低工資水平。有團體指出,將最低工資時薪由28元提高至30元,加幅低於通脹,基層巿民難以維持生活水平,要求加至35元。亦有團體指出,最低工資委員會檢討水平的參考數據,大部分都是以2009年作基準,嚴重滯後,要求每年檢討一次。
物流商:逾百公司難捱低資結業
香港物流商會主席羅煌楓指出,行業競爭激烈,最低工資推高了平均工資,導致行內人手大量流失,至今已有逾100間物流公司結業。他又指出,物流公司招聘的司機過往薪金較其他行業司機為高,但現時縱然加薪及提供免費跨境牌課程,都請不到人。香港總商會指出,最低工資的實施加重中小企負擔,並非立法原意。
張建宗指出,2009年將首個最低工資水平定為時薪28元,已參考了2010年通脹及生產總值預測,縮短滯後情況。他表示,最低工資實施後,薪金最低10%員工今年6月至8月的平均薪酬,已按年增加6.3%,扣除通脹後亦有4.6%增長,已對紓緩在職貧窮有幫助。對於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建議當局每年根據物價指數,自動調整最低工資水平,張建宗指水平檢討需參考一籃子指標,不能單看通脹,「否則如果經濟逆轉,時薪水平便要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