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上海篇:「夾着尾巴做官」 急民急 痛民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俞正聲看望上海困難群眾。 資料圖片

——俞正聲低調實幹的為官之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5年主政上海的生涯,令俞正聲獨特的「俞式風格」涵義頗多,比如狠抓實幹、蔑視特權,對很多上海市民而言,「俞式風格」所帶來的親民之風,最令普通百姓感動,因為俞書記從不以高官自居,常常放低身段設身處地,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憂民所憂、痛民所痛。

 「秦嶺同志:看到你的公開信後,心情很沉重。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親人,當眼見有養育之恩的親人於病危之際而無力相助時,又遭遇一些制度缺陷的傷害,心中之痛,不言自明,我們大家會盡力幫助你,更重要的是同志們都贊成你的四點訴求,特別要在癌症晚期病人的關懷上,爭取在制度上有所前進。我不能保證問題都能很快解決好,但我相信,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大家(包括醫院同志們)的共識會推動我們前進。」

親函覆網民 急民所急

 這封情理並茂的回信,正是出自俞正聲之手。秦嶺是一名普通的高中語文老師,今年2月,他在自己的博客上,以致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的形式,訴說其父在罹患癌症後遇到的種種艱辛,「沒想到,我一時衝動在網上發表的文章,會引起俞書記的關注,他不但給我回了信,還親自給我打電話,詢問衛生管理部門是否已經有所安排。」

 「夾着尾巴做官」,一心一意為民,是俞正聲的為官之道。在上海政協的一次專題討論會上,俞正聲以一位普通女大學生的故事,力促需千方百計妥善安排大學生就業。他說,在一次大學生招聘會上邂逅這名女生,問及女生的父母從事什麼工作,女生答道「他們都下崗了。」說罷,他嚴肅地轉向現場委員,「一對下崗的父母兩人的月收入加起來大概也就兩千多元錢,現在他們要供一個孩子上大學,一年少說也要七八千元,四年大學的學費恐怕還是父母借來的。」

 「作為父母可能穿衣服穿破一點,房子住的小一點都不在意,但是他們把希望寄托在這個孩子身上,指望孩子今後可以過上好的生活,如果這個孩子學成之後無法解決就業問題,對於老人來說這是多麼大的打擊!」言語間,俞書記彷彿就是那位含辛茹苦的父親,對孩子找不到工作的切膚之痛,感同身受。

 俞正聲到上海黃浦區小東門街道調研,看到路邊有曬太陽的老人,就叫司機停車,到老人住的棚戶區看看。一進屋內就說「暗無天日」,再問屋裡為何掛滿塑料袋,老人答稱屋漏接雨,俞正聲又說「水深火熱」。他在會上提及此事:「高樓大廈後面隔壁就是棚戶區,我走過很多城市,都沒看見這個現象。」於是,完成400萬平方米二級以下舊里改造被提上了日程。

網絡聽民意 正面輿情

 古語有說「防民之口,勝於防川」,俞正聲對此頗不以為然。相反,他特別注重傾聽民意。俞正聲曾做過這樣的比喻,面對各類輿情,迴避和敷衍,猶如把頭埋在沙中的鴕鳥。他還強調把推進信息化、網絡化建設作為改進執政方式、提高執政效能的途徑。他將網絡定義為「集中民智的有效渠道」,而他本人的網齡也已長達23年,堪稱中國第一代網民。市民秦嶺的公開信,估計就是俞正聲「潛水」網絡,搜羅民意所獲。

相關新聞
中央政治局常委故事 (圖)
上海篇:「夾着尾巴做官」 急民急 痛民痛 (圖)
承父母正氣 視特權為恥 (圖)
湖北篇:私服察民情 嚴懲官欺農 (圖)
青島篇:力保老城區 遠見贏讚譽 (圖)
外交部:新版護照疆界圖符合國際法 (圖)
大陸護照現日月潭 台當局發聲明 (圖)
專家解讀:爭議各方應盡早與華談判
加媒:大批戰機駐閩 隨時馳援釣島 (圖)
首張三沙市地圖發行 (圖)
中國遠程防空導彈部署西安蘭州 (圖)
中央政治局委員系列專題 (圖)
栗戰書 不整人 不耍滑 不偷懶 (圖)
走遍貴州基層 體察民情 (圖)
履職黑龍江 紓農困拍案立戰書 (圖)
溫文爾雅愛寫詩 理想當記者 (圖)
長期重視與港合作
栗戰書簡歷
十八大新路向問答
習近平頒命令狀 二炮司令升上將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