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俞正聲看望上海困難群眾。 資料圖片
——俞正聲低調實幹的為官之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5年主政上海的生涯,令俞正聲獨特的「俞式風格」涵義頗多,比如狠抓實幹、蔑視特權,對很多上海市民而言,「俞式風格」所帶來的親民之風,最令普通百姓感動,因為俞書記從不以高官自居,常常放低身段設身處地,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憂民所憂、痛民所痛。
「秦嶺同志:看到你的公開信後,心情很沉重。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親人,當眼見有養育之恩的親人於病危之際而無力相助時,又遭遇一些制度缺陷的傷害,心中之痛,不言自明,我們大家會盡力幫助你,更重要的是同志們都贊成你的四點訴求,特別要在癌症晚期病人的關懷上,爭取在制度上有所前進。我不能保證問題都能很快解決好,但我相信,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大家(包括醫院同志們)的共識會推動我們前進。」
親函覆網民 急民所急
這封情理並茂的回信,正是出自俞正聲之手。秦嶺是一名普通的高中語文老師,今年2月,他在自己的博客上,以致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的形式,訴說其父在罹患癌症後遇到的種種艱辛,「沒想到,我一時衝動在網上發表的文章,會引起俞書記的關注,他不但給我回了信,還親自給我打電話,詢問衛生管理部門是否已經有所安排。」
「夾着尾巴做官」,一心一意為民,是俞正聲的為官之道。在上海政協的一次專題討論會上,俞正聲以一位普通女大學生的故事,力促需千方百計妥善安排大學生就業。他說,在一次大學生招聘會上邂逅這名女生,問及女生的父母從事什麼工作,女生答道「他們都下崗了。」說罷,他嚴肅地轉向現場委員,「一對下崗的父母兩人的月收入加起來大概也就兩千多元錢,現在他們要供一個孩子上大學,一年少說也要七八千元,四年大學的學費恐怕還是父母借來的。」
「作為父母可能穿衣服穿破一點,房子住的小一點都不在意,但是他們把希望寄托在這個孩子身上,指望孩子今後可以過上好的生活,如果這個孩子學成之後無法解決就業問題,對於老人來說這是多麼大的打擊!」言語間,俞書記彷彿就是那位含辛茹苦的父親,對孩子找不到工作的切膚之痛,感同身受。
俞正聲到上海黃浦區小東門街道調研,看到路邊有曬太陽的老人,就叫司機停車,到老人住的棚戶區看看。一進屋內就說「暗無天日」,再問屋裡為何掛滿塑料袋,老人答稱屋漏接雨,俞正聲又說「水深火熱」。他在會上提及此事:「高樓大廈後面隔壁就是棚戶區,我走過很多城市,都沒看見這個現象。」於是,完成400萬平方米二級以下舊里改造被提上了日程。
網絡聽民意 正面輿情
古語有說「防民之口,勝於防川」,俞正聲對此頗不以為然。相反,他特別注重傾聽民意。俞正聲曾做過這樣的比喻,面對各類輿情,迴避和敷衍,猶如把頭埋在沙中的鴕鳥。他還強調把推進信息化、網絡化建設作為改進執政方式、提高執政效能的途徑。他將網絡定義為「集中民智的有效渠道」,而他本人的網齡也已長達23年,堪稱中國第一代網民。市民秦嶺的公開信,估計就是俞正聲「潛水」網絡,搜羅民意所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