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遍貴州基層 體察民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主政貴州時,栗戰書大力推行工業強省並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圖為他赴貴陽市新莊污水處理廠調研。

 2010年8月,60歲的栗戰書調任貴州任省委書記。栗戰書工作起來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

 貴州之封閉落後,比之於「三北」有過之而無不及。「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因交通阻隔、信息閉塞,貧窮一直是貴州的「灰色標籤」。栗戰書來到貴州之時,貴州省工業化程度和城鎮化程度比全國落後約15年,全省88個縣有50個縣戴著貧困帽子,全國15%以上的貧困人口在貴州農村。

 赴任之前,有中央領導找他談話:「貴州是革命老區,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過重大貢獻,但現在那裡的老百姓還很貧困。你一定要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夜宿農家 了解困難

 執政貴州的兩年間,栗戰書深入基層,體恤民情,足跡走遍了貴州全省88個縣(市、區)。2011年1月,在連續十餘天凝凍之後,栗戰書親自去扶貧聯繫點—地處偏遠、高寒的威寧縣迤那鎮,連續2天,踩著冰層,奇寒夜與民座談,吃土豆、宿農家。「你們生活得怎麼樣,還有甚麼困難和要求,對甚麼還不太滿意,我們隨便聊。我住在這裡,就把這裡當自己家,你們不要把我當客人,你們平時吃甚麼,我就吃甚麼,麵條、土豆、苞穀飯都可以。」栗戰書在貴州探望農家時說的這些話,本色真實,讓人倍感親切。

 全面調研之後,栗戰書深切認識到貴州最主要的問題是發展不足。他正式提出「貴州速度」,目標是要「高於過去、高於西部、高於全國」。在貴州,同事說他是「工作狂」,工作像救火。據說省委大樓經常通宵達旦燈火通明,因為栗書記總不下班,其他官員也就不敢早走。

 栗戰書大力推行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兩大戰略。他在招商、固定建設投資等領域頻頻發力。2011年貴州全省新開工項目達1.3萬個,較2010年增長90%。108家央企在貴州投資47個項目,總投資額達2,929億元,貴州還同步啟動民營經濟3年倍增計劃,2011年民間投資總額達2,400億元,較2010年增長六成以上。2011年貴州GDP實現5701.84億元,同比增長15%,創下該省20年來最高增速紀錄。今年貴州延續了高速增長的勢頭,上半年GDP增長14%,增速居天津之後,位列全國第二。

重視民生 百姓受惠

 發展的最終目的,還是為民生。栗戰書對民生工程的投入也是大手筆。2011年,貴州財政總收入在1,300億元左右,其中900億元扎扎實實投入「十大民生工程」,2012年,貴州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預計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00元,實際分別增長12%、15%。4,000萬貴州人深切體會到,栗戰書主政的兩年是貴州建政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人民受惠最多的時期。

 「栗戰書在貴州把中央要求與貴州實際結合起來,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精心組織實施民生工程,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貴州的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年7月18日,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張紀南宣佈栗戰書上調中央時,代表中央,對栗戰書在貴州的業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相關新聞
中央政治局常委故事 (圖)
上海篇:「夾着尾巴做官」 急民急 痛民痛 (圖)
承父母正氣 視特權為恥 (圖)
湖北篇:私服察民情 嚴懲官欺農 (圖)
青島篇:力保老城區 遠見贏讚譽 (圖)
外交部:新版護照疆界圖符合國際法 (圖)
大陸護照現日月潭 台當局發聲明 (圖)
專家解讀:爭議各方應盡早與華談判
加媒:大批戰機駐閩 隨時馳援釣島 (圖)
首張三沙市地圖發行 (圖)
中國遠程防空導彈部署西安蘭州 (圖)
中央政治局委員系列專題 (圖)
栗戰書 不整人 不耍滑 不偷懶 (圖)
走遍貴州基層 體察民情 (圖)
履職黑龍江 紓農困拍案立戰書 (圖)
溫文爾雅愛寫詩 理想當記者 (圖)
長期重視與港合作
栗戰書簡歷
十八大新路向問答
習近平頒命令狀 二炮司令升上將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