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主政貴州時,栗戰書大力推行工業強省並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圖為他赴貴陽市新莊污水處理廠調研。
2010年8月,60歲的栗戰書調任貴州任省委書記。栗戰書工作起來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
貴州之封閉落後,比之於「三北」有過之而無不及。「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因交通阻隔、信息閉塞,貧窮一直是貴州的「灰色標籤」。栗戰書來到貴州之時,貴州省工業化程度和城鎮化程度比全國落後約15年,全省88個縣有50個縣戴著貧困帽子,全國15%以上的貧困人口在貴州農村。
赴任之前,有中央領導找他談話:「貴州是革命老區,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過重大貢獻,但現在那裡的老百姓還很貧困。你一定要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夜宿農家 了解困難
執政貴州的兩年間,栗戰書深入基層,體恤民情,足跡走遍了貴州全省88個縣(市、區)。2011年1月,在連續十餘天凝凍之後,栗戰書親自去扶貧聯繫點—地處偏遠、高寒的威寧縣迤那鎮,連續2天,踩著冰層,奇寒夜與民座談,吃土豆、宿農家。「你們生活得怎麼樣,還有甚麼困難和要求,對甚麼還不太滿意,我們隨便聊。我住在這裡,就把這裡當自己家,你們不要把我當客人,你們平時吃甚麼,我就吃甚麼,麵條、土豆、苞穀飯都可以。」栗戰書在貴州探望農家時說的這些話,本色真實,讓人倍感親切。
全面調研之後,栗戰書深切認識到貴州最主要的問題是發展不足。他正式提出「貴州速度」,目標是要「高於過去、高於西部、高於全國」。在貴州,同事說他是「工作狂」,工作像救火。據說省委大樓經常通宵達旦燈火通明,因為栗書記總不下班,其他官員也就不敢早走。
栗戰書大力推行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兩大戰略。他在招商、固定建設投資等領域頻頻發力。2011年貴州全省新開工項目達1.3萬個,較2010年增長90%。108家央企在貴州投資47個項目,總投資額達2,929億元,貴州還同步啟動民營經濟3年倍增計劃,2011年民間投資總額達2,400億元,較2010年增長六成以上。2011年貴州GDP實現5701.84億元,同比增長15%,創下該省20年來最高增速紀錄。今年貴州延續了高速增長的勢頭,上半年GDP增長14%,增速居天津之後,位列全國第二。
重視民生 百姓受惠
發展的最終目的,還是為民生。栗戰書對民生工程的投入也是大手筆。2011年,貴州財政總收入在1,300億元左右,其中900億元扎扎實實投入「十大民生工程」,2012年,貴州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預計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00元,實際分別增長12%、15%。4,000萬貴州人深切體會到,栗戰書主政的兩年是貴州建政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人民受惠最多的時期。
「栗戰書在貴州把中央要求與貴州實際結合起來,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精心組織實施民生工程,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貴州的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年7月18日,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張紀南宣佈栗戰書上調中央時,代表中央,對栗戰書在貴州的業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