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曾在股海搏殺十多年的高先生,經歷過資產倍增,也曾在期貨市場遭遇過一夜爆倉,做過技術流,炒過基本面。「最厲害的時候動用上億元資金埋伏在一至兩隻股票裡搏殺。」2007年,收益頗豐的他在滬指漲到5,000多點時全身而退,自此遠離A股市場。已離開A股市場5年的高先生稱「現在還遠未到回去的時候」,三年內應該不會回去。
1992年,上海發售第一批認購證,高先生跟著一位「資本家後代」買了幾十本,結果賺「這輩子都夠用」的錢。在1993、1994年,他開始做糧油期貨,結果在上升途中的一次回調整理中爆倉,令「我第一次意識到,必須學習技術分析。」
至2007年,美國經濟開始衰退,他意識到美國經濟衰退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當年8月A股漲至5,000多點,市場充斥看高一萬點的聲音,惟其選擇果斷清倉,退出市場。
上市公司多屬「舊中國」
儘管離開A股市場已經5年,如今已轉做投資人的高先生依然堅定看空A股。「現在A股市場的公司還是以外向型和製造業公司為主,他們代表的是『舊中國』,真正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內需型消費服務類公司太少。在中國經濟進入內需拉動的背景下,只有等這種代表『新中國』的公司大量上市,A股市場才有操作價值。」
他表示,外向型和製造業公司不景氣,最終必將拖累向其發放大量信貸的銀行股,並傳導至整個A股市場;現在很多影子銀行的資金回報率都在10%以上,遠超股市回報,資金不願也不會入市;中國利率正處於上升通道,資產價格還有下降空間,這些都對股市構成利空。
缺少做空機制削吸引力
A股市場缺少做空機制也阻礙市場發展,「很多股民害怕做空機制,甚至認為這是導致股市下跌的元兇之一。但做空機制一方面有助資金向質地優良的公司集中,助推這些優秀公司的發展;另一方面,個股沒有做空機制,基金賺錢的唯一方式就是做多,賺錢手段少,其投資回報率難以和其他金融產品相比,缺少吸引力。」
高先生坦言,惟有等「新中國」公司大量上市,做空機制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債券市場得到大力發展,為「舊中國」公司提供新融資平台,幫助他們實現兼併重組,A股市場才能吸引他的回歸。「要完成這些工作,還需要一段時間,未來3-5年繼續看空A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