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銷對於港企來說,或許能燃起他們的希望。圖為深圳某港商車間。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望賢 攝
年關將至,深圳寶安石岩工業區華通集團深圳三廠董事辦公室內,港商賴友勝為公司內銷部草擬年終總結詞。他說,經過4年摸索、開拓、堅守,今年集團實現內銷訂單比例近15%,雖然距離集團40%的目標還很遠,但算是撥開雲霧漸見曙光。事實上,自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以來,面對日益嚴峻的外貿情況,開拓內銷市場已成為內地港商必然出路。有調查顯示,近九成香港中小企業有意在未來5年內開展面向內地市場的內銷業務。目前,廣東有5,000-6,000家港企在從事內銷,較兩三年前有大幅增長,當中有人成功,也有人黯然離場,艱難前進的賴友勝認為機會來自嘗試:「5個盒子的試單也會做,做了才有合作機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 熊君慧、李昌鴻、李望賢、郭若溪 深圳報道
2008年2月,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對進口訂單產生連鎖反應,港商賴友勝7兄弟鄭重其事相約在深圳開會,決定成立內銷部「試水」內地市場。普通話最好的賴友勝臨危受命,掌管集團內銷部。「外銷市場整體穩定,當時並沒有覺得這個任務非常急迫。」他說出了當時港商的普遍心態。沒想到兩年後的今天,內銷成為公司業績的關鍵詞。
據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分析,金融危機爆發前,港府已呼籲企業拓展內銷,CEPA也曾經是港企內銷的契機,但真正響應者寥寥。除缺乏危機意識,更多原因是港企大多沒有自有品牌和銷售網絡,大部分港企主要業務仍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貼牌生產或原始設備製造商)。
涉服裝珠寶多行
經過兩次金融危機,港企對內銷才有了較全面的認識,以前那種將出口剩下來的商品作內銷的做法,已完全過時。2011年,珠三角45%港企開展內銷;2012年,這一數字達到50%,且轉內銷的手法和觀念已經比數年前有了很大提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今年調查發現,近九成香港中小企業將在未來五年內開展面向內地市場的內銷業務,這些企業涉及服裝、珠寶等六大行業。
網絡平台成捷徑
記者採訪發現,網絡銷售以其成本低、範圍廣,快速成交等優勢正成為內地最熱的消費方式,並吸引了港企的目光。在香港貿發局的推動下,內地知名網絡付費銷售平台淘寶、天貓已經開設了香港館,有100多家港企進駐。這些企業同時還進駐騰訊的拍拍網。
呂祥波是番禺一家港資珠寶企業銷售經理,公司從08年後開始考慮內銷,一直沒有合適的方式進入內地。今年2月開始,公司響應香港貿發局推動的網絡拓內銷渠道,3月底設立獨立的網絡公司,並於9月在國內開始網上銷售,目前在淘寶網開設了免費網店,公司拿出1,000款價值共40萬的銀飾品在網上展示和銷售。
香港中小企促進聯會會長林國雄說,港府今年投10億港元設立品牌提升、升級轉型和拓展內銷的基金(BUD),單個企業最多可獲得50萬資助,企業出資50萬,拓展內銷。有了資金支持,「港企的積極性和內銷力度大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