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大康掌舵8載功成身退 倡港善用優勢競爭中進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擔任研究資助局主席近8年的錢大康,近日功成身退。他回顧這些年來的工作,第一反應是笑言「好ョv,但這個「ョv字,亦為研資局換來將於2015年倍增至10億元的研究經費、與各地更緊密的研究協作,以及院校內更國際化的研究環境。對於未來科研發展,錢大康認為,香港應掌握自己的優勢,發展特定項目,並放眼珠三角地區,在競爭中進步。
掌舵研資局8年,龐大工作量令錢大康直呼好累,最大挑戰是向政府爭取經費,「我2005年上任時,研資局有5億元經費;但到2015年就會增至10億元」。這帶動了研資局協作研究項目發展,由小型到大型、本地、內地到外國都有,「不但有不同項目供研究人員選擇,亦同時令參與研究的學生可與各地學者一起工作,可說是我們該做的都已經做了」。
經費勉學院「走出去」吸人才
談及院校研究環境國際化程度,錢大康表示,以往本地院校看到的研究生大多是中國人面孔,於是研資局2009年設立「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以經費鼓勵院校「走出去」,招收世界各地優秀人才,「這令院校進一步招收更多國際博士生,因為各校反正都出外招生了,當然會希望可做多一點」。不過,他認為,這只是打響香港研究名堂的開始,「要真正讓外國人想到可來香港做科研,還要10年至15年」。
嘆本地科研投入「當然不夠」
至於本地科研投入,只佔GDP的0.79%,錢大康坦言「當然不夠」,「0.79%主要都是政府投入,問題在於香港沒有相應工業配合,在商界的投入不多」。錢大康道出香港研究困境,亦同時指出解決方法,「所以香港更需集中資源發展特定項目,例如無線通訊這類各地都在同一起步點的領域,創造自己的優勢」。
他又認為,香港學者可放眼各地研究經費,為自己開源,並且應放眼珠三角地區,不止局限在香港這個小地方。他期望有朝一日科技局有成立的可能,「有科技局是好事,可以專責科研,增加投入的資源」。
退休非「絕緣」 續為科研提意見
退下研資局主席一職,錢大康表示,自己可投放更多時間在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職務上,但並非從此與科研「絕緣」,仍會繼續為創新科技署轄下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及應科院董事局提供專業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