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港出口雖然視乎歐洲經濟表現,但內地市場可對本港經濟形成較好的支持。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本港經濟去年表現不盡人意,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估計全年僅增長1.2%。不過,香港大學對香港今年經濟相當樂觀,估計最多可增長4.3%,外資大行普遍亦持正面看法,認為今年將較去年有明顯反彈。即便相對較悲觀的德銀、美銀美林和花旗,亦都估計增幅至少達2.5%(見附表)。
息口低企推動資金流動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助理教授王家富近日預料,今年本港經濟增幅介乎3.5%至4.3%,並強調不是「過分樂觀」,主要是由於低息環境持續、美國經濟復甦、中國內地經濟「保增長」,加上去年本港經濟增幅的基數較低所致。由於息口長期低企,令本港的消費和投資成本都偏低,市民不太願意將資金存入銀行,故相信消費和投資將成為帶動本港經濟反彈的重要角色。
至於外資大行,以高盛最為樂觀,上個月發表報告預計香港去年經濟僅增長1.2%,與曾俊華的預測相同,但今年將會強勁反彈。該行中國及香港經濟分析師鄧敏強解釋,雖然本港存在產出缺口,有可能拖低整體需求,但在內地經濟改善的帶動下,本港經濟將會展現其彈性,加上食物及房屋價格上漲壓力平穩,失業率僅輕微上升,故相信今年經濟增幅達3.7%,明年更有望超過4%。
「假期效應」刺激勞工市場
摩根大通亦認同「財爺」對去年經濟1.2%的預測,又指零售、酒店及食品服務業近期表現不錯,展望今年隨後而來的「假期效應」,估計將可支持勞工需求。雖然去年第四季主要行業就業情況出現變動,但相信多個行業仍有增聘人手的空間,令失業率保持較低水平。該行認為總體而言,本港未來數季的實質GDP將保持溫和增長,全年增幅達3.2%。
至於對本港經濟提出警告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雖然將去年增幅調低至1.25%,但亦承認本港財政政策的支持以及持續良好的勞工市場情況,將令內部需求保持強勁,而失業率亦可維持偏低的水平,尤其是低技術的工作類別,反映旅遊相關行業及建造業發展暢旺。展望今年,該組織認為,隨著淨出口造成的拖累逐漸改善,預計全年GDP增長將回升至約3%。
內地帶動本港出口回升
花旗則估計,本港今年經濟將由去年1.4%反彈至2.8%。該行亞太區經濟與市場分析部副總裁雷智顏指出,這主要是由消費及出口帶動所致。由於內地經濟恢復強勁增長對本港零售市道有利,若歐債危機並無其他特別情況發生,相信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會持續回升。而出口雖然仍視乎歐洲經濟表現,不過在內地市場帶動下,對本港經濟仍可形成較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