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樓價為本港「最大內部風險」,未來或拖累整體經濟表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走過動盪不斷的2012年,香港經濟雖避過「硬著陸」風險,惟2013年於光明中潛藏不少隱憂。內部方面,多項公共事業元旦加價,加上「雙辣招」引發大量資金轉炒商舖推高租金,令本港通脹預期再度升溫。外部方面,美國「財政懸崖」儘管「懸崖勒馬」,但美債上限危機仍未解除,市場亢奮情緒一旦減退,美國經濟和股市隨時回落,令本港受池魚之殃。在此形勢下,中國內地經濟能否繼續一枝獨秀,將成影響本港經濟最重要因素。
2013年剛剛來臨,包括兩電、西隧以及大欖隧道等多項公共事業群起加價。更嚴峻的是,商舖租金水平也面臨大漲趨勢。香港經濟發展策略研究中心近日發表報告指出,由於港府推出「加強版印花稅」,引發外來炒家轉移炒賣工商物業、地舖和車位,推動該三類市場的成交量創17年來新高,間接推高租金,估計今年本港通脹率或被推高至雙位數。
加租或致雙位數通脹
雖然中銀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樑認為,本港樓價今年再升機會不大,加上輸入型通脹放緩,全年總體通脹率將同去年相若。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個月曾點名警告本港,指去年以來樓價已升兩成,成為本港的「最大內部風險」,未來一旦出現調整,將會影響市民的家庭消費,銀行也將受到波及,並會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最終拖累整體經濟表現。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助理教授王家富亦贊同IMF看法,指若外圍利率水平逆轉,本港被迫跟隨加息,屆時將會大大影響香港樓市發展,甚至會令泡沫爆破導致樓價大跌。若此情況發生,負資產危機將會重現,港人或又將「過苦日子」。
經濟學家關焯照接受本報訪問時也表示,本港樓市曾在上世紀80年代和1998年兩次「爆煲」,並導致經濟受到較大衝擊,雖然短期內未必會再次「爆煲」,但仍應「小心睇住」,以免重蹈覆轍。他指按過去經驗,「爆煲」後樓價將跌至少3成,內需隨即疲弱不振,失業率和息口雙雙高企,加上外圍環境動盪,屆時將會令經濟雪上加霜。
華府加稅方案潑冷水
事實上,本港目前外圍環境雖較去年為佳,但仍不容樂觀;除歐債危機這枚「定時炸彈」仍未拆除外,美國經濟也有不少隱憂。《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均指出,美國「財政懸崖」雖然暫告解除,但最新通過的加稅方案將令美國富裕家庭的稅後收入減少3.1%至7.8%不等,一旦投資者對化解「財崖」的亢奮情緒減退,消費信心和美股都會回落,加上美債危機將於兩個月後重新面臨「大限」,美國經濟仍有諸多風險。而本港作為細小開放型經濟體,今年必將繼續受制於外圍因素影響,隨時可能遭受池魚之殃。
內需「貿易風」撐市場
貿發局最新公布報告指出,在世界貿易環境暗淡的情況下,本港出口將面對「強勁逆風」,預料今年出口總值將增4%,而以貨量計僅升1%。在此形勢下,內地市場對本港的重要性越來越突顯。去年9月本港整體出口一度錄得15.2%的強勁增幅,是過去一年半以來最佳表現。究其原因,輸往內地的增幅達25.5%,是最大功臣,滙豐報告更認為與「黃金周」效應不無關係。展望未來,分析普遍預料內地經濟已企穩回升,世界銀行近日將內地今年GDP增幅上調至8.4%,本港將會繼續從中受益,無論是出口還是消費都有望維持穩定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