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超收逾三成學生的港大附屬學院,在今個學年淨賺634萬元留位費。圖為該學院的九龍灣校舍。 資料圖片
——學生棄讀變相「淨賺」 較上學年多袋逾6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學制改革下的「雙軌年」竟變成自資院校的「賺錢年」。教育局昨日披露各大專自資院校近5年徵收報名費及留位費的情況(見表)。當中顯示不少院校突然在本學年收取留位費,28所自資院校因學生棄讀課程而變相成為「淨賺」的留位費高達2,240萬元,較上學年的300萬元多出逾6倍。早前被揭超收問題嚴重的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恒生管理學院、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保良局社區書院,更成為「賺」到最多留位費的首三所院校。教育界人士批評院校的做法不公道,認為這些「不義之財」應全數回饋學生,並促請當局加強規管。
教育局昨日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遞交文件,披露28間自資院校近5年徵收報名費及留位費的數字。資料顯示,以往不少院校都不設留位費,而自資院校因學生放棄學位而變為「淨賺」留位費的最高院校都只是68萬元,各校合共徵得的總數不過300萬元。不過,今年所有院校都有向學生收取留位費,其中更有7所院校因此「淨賺」逾百萬元留位費,所有院校加起來,「袋袋平安」的金額達2,240萬元,較上學年高出逾6倍。據了解,目前只有獲政府資助的大學課程取錄,同學才可退回留位費。此外,本學年28間自資院校單是報名費就收取了近2,500萬元,令人懷疑部分自資院校趁雙軌年「賺錢」。
港大附院勁賺 成「斂財王」
其中港大附屬學院、恒生管理學院、港大保良局書院更依次成為賺最多留位費的首3間院校;無獨有偶的是,3所院校均是早前被揭超收最多學生的首四名之內,分別超收33%至63%不等。其中超收逾三成學生的港大附屬學院本學年共收取525萬元報名費及3,228萬元留位費,當中634萬元留位費因放棄學位不設退回,最終變成院校的「額外收入」,令該院校成為眾院校「斂財」之首。
至於恒管和港大保良局書院,分別賺取的353萬元和235萬元留位費,數目亦很驚人。港大附屬學院及港大保良局書院更將留位費設定在院校的共識上限,即5,000元,予人「賺到盡」之感。
港大附屬學院發言人表示,學院往年只收取報名費,本學年才首次收取5,000元留位費。至於因學生放棄學位而沒有用作學費的留位費,校方會將該項收入投放在擴展學校資源,提升學院設施及教學質素,同時會成立更多獎學金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學習,升讀大學。恒管則於截稿前未有回覆。
團體批「不義之財」 促回饋學生
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表示,留位費本身是用來作為院校的保障,但不少自資課程根本不愁無學生,毋須為了留住學生而收取大筆留位費,但現實情況卻是院校一邊超收,一邊收取大筆留位費,做法值得商榷。他狠批有院校收取逾百萬的留位費屬「不義之財」,建議院校應將這筆錢用於津貼學生課外活動及設立獎助學金,全數回饋學生。他又指,當局應檢討及規管留位費制度,及將留位費降至一個較為合理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