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貪靚代價:強求美損髮膚 值得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這名女性正在接受美膚療程。 資料圖片

——公共衛生+今日香港+全球化+現代中國+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去年的DR美容事故造成1死3人留醫的慘劇,引起各界關注醫學美容風險。其實,從化妝、一般美容、醫學美容到整容,我們追求的不過是「美」而已。但到底美有何種迷人的魅力,引領我們為美麗而迷醉?從上述幾種美容形式中,尤以整容最受爭議。而在眾多流行文本中,整容這個社會話題早已是電影題材,更差點兒成為一種類型。 ■林援森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林援森 畢業於香港樹仁學院(2007年更名為樹仁大學)新聞系。其後取得香港新亞研究所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以及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學位。

美─因獨特而快樂

 美麗令人迷醉,美麗的背面卻是妒忌烈焰。問君最美是誰,白雪公主是也。這是我們從學習《格林童話》中所得知。白雪公主皮膚純白如雪,唇紅透光,髮黑光澤。但其親母皇后不幸早逝,繼母入室,成為她的家護。當繼母發現自己不是世上最美的女人時,心生妒忌,從喜愛白雪公主到恨之入骨,甚至把心一橫,決意下手,誓言除掉這個世上最美的女人。結果自然是邪不能勝正的幸福結局。

 美(Beauty)本身可能是天使的化身,但同時也是魔鬼的異體,這是最好和最壞的混合體。我們有時候只看到其最美一面,忘卻可怕一面;但有時候,我們又不自覺美其實已在生活中。外國學者John Armstrong指出,美有時被人所忽略,因為美呈現時並不是以極特殊方式展現,或者美是先天性的,正如我看到草莓時,總因其紅紅外表而感到快樂,吃下去總會因其酸酸甜甜的味道而滿足。但為何酸甜便是一種味覺上的美的呈現?或許,這是一種先驗感知。

不同時空 觀感有異

 傳統美學智慧相信,統一和分裂的總和便是美,一種偶然的平衡或均稱也是一種美的表現。但John Armstrong指出,美不是在眾多選擇中找出最好者,而是其對主體本身有某種獨特性。正因這種獨特性,每當我們看到美的東西時,總會感到快感,但這份快感是無常或不確定的(Inconstant) 。不同時空亦對美造成不同的感觀。John Armstrong指出,我們沒法找到走向美的路徑,因為美本身就是一個起點或泉源,美本身會走向某一個客體。從上述有關美的闡述,所謂美者有時十分抽象,但可說明美是一種可令人感到歡愉和快感的某種存在的東西。作為人者,在眾多的美中,相信我們最關心便是我們的容貌的美,女為悅己者容,美是情感的另類表述;因此,凡人在俗世中從不拒美於門外。但美有時引來一些非議,姑勿論其爭議是假道學或衛道之言,但美本身往往因為不同時代而呈現不同立場。

巾幗化妝象徵重奪自主

 無論如何,現代女性美可從化妝和一般美容作為起點,特別是化妝文化,早已植根於日常女性生活中。據外國學者Paula Black指出,美容的目的乃重塑或改變自己的外貌、臉容或身體,以達至同一時代的美學審美標準或社會認同,其根源於19世紀中葉。維多利亞時期,美容和護膚已經登場。但Paula Black表示,維多利亞時期的人對美容和護膚仍有疑慮,更視之為另類面譜;其理由是伴侶不喜歡人工美,自然才是美麗;當時一般人相信凡化妝者大多是妓女。

美國發展領先 成全球主戰場

 其後,隨著美國崛起,該國成為世界化妝美容市場的主戰場。1916年,每5名美國人便有1人使用不同的美容衛生用品。從1909年至1929年間,美國美容工業發展迅速,其市場價值倍升。早期,在美容工業發展過程中,傳媒、廣告商、零售商、生產商等均發揮互惠的協同效應。1937年,美國美容雜誌領先者《Toilet Requisites》更改名為《Beauty Fashion》。二次大戰後,美容工業發展已變得十分物質化及市場化。電影和雜誌成為其主要的傳播及宣傳的工具及途徑。美國化妝品公司Tangee於1943年至1944間,在不同雜誌上刊登大量廣告,宣傳塗口紅有助保持女性身份。到1948年,95%美國女性擁有塗口紅習慣。

日選美體現女權進步

 可見,所謂化妝,口紅是主要一環。外國學者Naomi Wolf相信,有人認為女性不應重塑自己身體,甚至塗口紅。但Naomi Wolf指出,這是錯誤觀念。她認為,女性有權選擇自己以何種方式展現於人前。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副教授Aida Yuen Wong指出,現代女性以爭取自由意志及生活自主權為要,她們對性別及專業自主權及能力自然引以為傲。因此,在不少學者眼中,化妝是女性重奪自主權的一種行為象徵。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助理教授Karen M. Fraser研究日本女性與選美現象時,發現早於明治時期的選美活動已反映日本女性自主權的進步,以及伴隨新興女性中產階級的冒起。(摘星級)

「情色風」亂吹 傳媒難卸責

 針對女性身體,除容貌美麗與否外,胸部是否呈現美感,也是許多女性和男性的焦點和目光所在。女性的美或形象呈現情色化趨向,傳媒本身更「責無旁貸」,不同流行文化領域亦見如是,強調胸部是否完美,才是美之所致。這種美大多涉及情色成份,又美其名為性感。有些時裝品牌更以性感作招徠。有人認為,這些所謂性感正呈現所謂女性美,這種女性美更受矚目,這是女權的進步。Naomi Wolf則表示質疑,她不反對化妝是自主權的表現,但對性感甚至情色化的女性美,則持懷疑態度。

纖體易致厭食 隨時無命

 但針對女性美,另一個注目點便是肥瘦身材。在廣告和媒體等影響下,纖瘦身材成為美之圭臬。但美麗也有最可怕一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數字顯示,該國近2%人口患有厭食症(Anorexia),其中死亡率達0.56%。2002年,全球纖體市場值達到330億美元,化妝品市場值達到200億美元,醫療美容市場值達到3億美元,情色工業市場值達到70億美元。姑勿論如何,Naomi Wolf還是認為這是一場美麗革命,女性重獲身體自主權,其包括美容和物化的女性美學觀等。但Naomi Wolf也認為,女性追求美者,應以女性本身而言,絕不應向雄性主義投降;美者,絕不是為悅己者容,從不為取悅男性而存在。Naomi Wolf認為,今天我們所言的美之神話,總看到其陰險和狡詐的一面 。(進階級)

日韓美影視興「整容熱」屢創話題作

 為可徹底改變自己,走向最美的角度,整容成為走向最美的「必由之路」。但中國人常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爭議於焉而起。可是,愛美一族在道德壓力下還是趨之若鶩。「毀傷」甚至可成為時尚,如日本流行的「冬甩頭」,在頭上注入液體以凸起頭額,這種所謂「美」,千奇百怪,卻以「可愛」寫下註腳。社會光怪陸離,有時令人費解。「冬甩頭」是否一種另類且簡化的「整容手術」?但我們常言的所謂整容,其實是涉及醫學元素的外科整容手術,但若整容出發點不是為意外創傷者或天生異容者,如是便扭曲整容原來的積極性。談到整容手術,今天我們自然想到韓國,因其已是整容勝地。但在韓國電影故事中的整容現象卻充滿恐懼和不安。

 由金基德執導的電影《慾望的謊容》(2006),女主角怕男方厭倦變心,為留住他而接受整容手術,希望以美麗的新臉容,重新再愛一次。但在這場新戀愛中,女方始發現男方原來一直深愛自己。但此際男方發現謊容真相,他深感遭受玩弄,為報復,自己也接受整容手術,讓女方永遠找不到自己。但幾經波折後,女方終於找到他,但正當此時他卻遭上車禍,成為車下亡魂,臉容全非。女方絕望之際,再接受一次整容手術,完成手術後,正當步出診所門外,她被一名路人撞倒,更砸碎裝上她唯一一張舊照的相架,她卻轉身離去,話別過去一切。韓國電影中的整容故事,還有《醜女大翻身》和《灰姑娘》及韓劇《豬兜王子復仇記》。

 曾幾何時,日本是亞洲整容泰斗,但自韓國冒起以後,日本跟整容看似漸行漸遠。其實,日本的整容行業仍蓬勃。正如去年9月上映的《整容天后》,由前衛藝術家蜷川實花執導,話題女王澤尻英龍華主演,上映時亦是影評和輿論的焦點。此外,美劇《凹凸容醫》早於2003年播放,故事亦以整容醫生為題材。(基礎級)

最美時刻變惡夢開端

 近10年有關整容電影和電視的作品先後登場,好不熱鬧。但其實香港的電影早於上世紀90年代已拍過類似題材,其見諸於1995年的《整容》。該片由南燕出品,翁虹主演,導演是黎繼明。故事講述翁虹飾演的May原本是高級餐廳女服務生,但為求嫁入豪門,不惜整容改變自己。但整容手術的費用高昂,May為此而四出籌錢,終於得償所願並嫁入豪門。但正當她以為自己美夢成真之際,好友阿德出現。阿德暗戀May多年,心有不甘,希望她回心轉意。世事總有主宰,半點不由人。May在結婚當天遇上車禍,更慘遭毀容,最美時刻變成惡夢開端,一切化為烏有。

 至於本港電視劇亦常涉及整容問題的題材,如《女人最痛》。《女人最痛》故事以汪海鯨(Cash太或Nobel姐)、沙宛淇(Jackie)、BiBi及Angela Auntie等為主軸。她們本身代表不同的女性議題,其中BiBi以美麗與整容的選擇為主調。BiBi第一次整容,乃因其意外受傷所致,其選擇是被動的;但第二次則不一樣,其所使者乃愛美所致。

|結|語|

 正如上述不同電影中,整容總是萬惡行為,走到最後總令人感傷,整容結果總是那樣的沉重,總是顯得沒法承受。但整容作為醫學手術而言,本身是否具不同亮點?正如電視劇《女人最痛》則以中性角度,說明整容對意外受傷或天生異容者來說,則是生命中所呈現的偶然亮點,為他們作出某種彌補的可能,讓其可回到正常生活中。Paula Black指出,美麗應以「Look good, feel better」的態度來面對;同時應以自己為依歸,不應帶某種功利主義,更懂得當中的譜度。人世間有些東西不能強求,懂得欣賞別人的美,可能才是最大幸福。正如韓劇《Air City》結局篇,崔智友看到李政宰乘搭飛機離去,她不知道這段感情如何發展,迷茫之際,她卻留下一句對白結束全劇:「等待也是一種幸福。」

1. 根據上文,解釋美的定義。

2. 參考上文,解釋化妝文化和女權主義的關係,並舉例加以分析。

3. 整容為何經常成為日本和韓國的影視題材?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舉例加以討論。

4. 你認為傳媒應為女性形象情色化負上責任嗎?為甚麼?

5.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整容風氣衝擊中國傳統觀念」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John Armstrong, The Secret Power of Beauty, London: Penguin, 2005.

2. Naomi Wolf, The Beauty Myth, NY: Harper Perennal, 2002.

3. 《整容易釀悲劇 隨時無命見人》,香港《文匯報》,2012-12-19,http://paper.wenweipo.com/2012/12/19/ED1212190017.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貪靚代價:強求美損髮膚 值得嗎? (2013-01-08) (圖)
概念圖:美 (2013-01-0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驚現「速生雞」 (2013-01-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非法賣「丸」 (2013-01-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京廣高鐵遲到 (2013-01-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日又換相 (2013-01-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海泥造磚 (2013-01-07)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置業如抽獎 (2013-01-07) (圖)
通識把脈:港人身份認同 何去何從 (2013-01-07)
緬甸外交:緬甸 小國大博弈 (2013-01-07) (圖)
概念圖:緬甸外交 (2013-01-07) (圖)
助老脫貧:長津長有長者長樂 (2013-01-03) (圖)
概念圖:長者生活津貼 (2013-01-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