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逛實體書店有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14]     我要評論

陳曉鳳

 曾經喜愛在網上買書,因為便宜。

 經常一下買很多本,結果快遞來後卻發現,所買之書經常不合意。有時是書名很引人,內容卻粗糙簡陋;有的呢,本來好好的內容,卻因版本太差就讓精神享受打了折扣。看到實體書店瀕危的報道,決定還是去實體書店買書。一來用行動支持實體書店;二來感覺買書與買服裝相比,更需要近距離接觸實物。

 一個晴好的冬日下午,便去逛位於北京東城美術館北街的三聯書店。「三聯」那雋永的標識,讓古老的小街帶上了幾分書香。我逛書店沒有明確目的,買與不買,只在一念之間。寒冷的冬日,小小的書店卻溫暖如春,因為暖氣不錯,更是因為這兒站滿了看書的人。

 一進門的顯著位置擺放著三聯出版的新書。三聯的書一般都充滿人文氣息,封面樸素優雅,絕無「成功學」一類的「大磚頭」。無論是學術味道很濃的專著,還是清麗的隨筆集,都讓人開卷有益。三聯經營的其他出版社圖書,也多是清新質樸。很多人來這裡,衝的就是書店的風格。我先翻看一下新書,有的只看序言,有的翻看一下內容,算是一道新鮮的開胃小菜。

 窗邊站滿了看雜誌的人。凡是質量上乘的雜誌,三聯基本都能看到。雜誌整齊地擺在架子上任人翻看,有的已經翻舊了。《讀書》、《隨筆》這樣的小眾化雜誌,更是這兒的招牌。午後溫暖的陽光從玻璃窗射進來,人們靜靜地站著,就如身置圖書館之中那般安然。我翻開一本攝影雜誌觀看,看一個懷舊風格的黑白照片系列。攝影師從上世紀80年代時的學生藍,一直拍到當代胡同的自行車舖。然後,看一本時尚雜誌,觀賞了一番女主編可愛的小資情調。

 接著去翻閱那排圖文並茂的烹調書籍,順便學了幾種的時興菜式。雖然民以食為天,可不知為何烹調書籍卻從不在我的購書單中,可能習慣了上網查閱菜譜。我琢磨著,如果有合意的菜譜,為何不能當經典買來收藏?我有一本北方菜譜就是父輩傳下來的,鄭重地蓋著父親的圖章。這本書既有歷史意義也很實用,已經快讓我翻爛了。瀏覽了幾本旅遊書籍之後,我又讀完了半本關於治療憂鬱症的小書,順便自我觀察一下。在書海中任意「饕餮」一番之後,已過去了一個多小時,卻還沒有找到決心要買的書。

 什麼是必須買的書?每人的標準不同。有人喜歡就買,我卻謹慎得多,原則是只買過若干年還能反覆讀的書。主要是自家的書櫃容量有限,只夠放一套自以為的精選,給自己以及後代創造一個起碼的文化氛圍。聽說有的文化人家裡有一間屋子能當成書房,四面牆壁都是通到屋頂的高高書櫃,簡直就是個家庭微型圖書館。我羨慕那浩瀚的私人藏書,但並不十分嚮往。因為自己的學力財力有限,能當個草根閱讀者,在油鹽醬醋之餘在書海邊浮光掠影一下,也就心滿意足了。

 樓下轉完,打算上樓看看,卻發現如今三聯樓上已不賣書。以前樓上有個優雅的書廳,可為了維持經營已改作咖啡廳,聽說還兼賣快餐。只是有時候那兒會有個文化講座或者書籍簽售活動。於是,便下樓去地下書庫。

 沿著彎彎的老式樓梯走下去,但見寬寬的樓梯兩側坐滿了讀書者,多是年輕姑娘或者小伙子。他們坐在涼涼的大理石台階上,人手一冊各自埋頭靜讀。不管樓梯上方燈光暗淡,不管上上下下的鞋子掀起絲絲灰塵,都是兩耳不聞樓梯事,一心只讀手中書。那種縮於鬧市一隅書中尋樂的勁頭,讓人看了不僅不憐憫,反而是有幾分羨慕。如果不是囊中羞澀,誰會在這兒光明正大地「蹭書」呢?

 據說,三聯的魅力之一,就是長年容忍「蹭書蟲」們只讀不買。很多書籍雜誌就這麼被翻舊翻爛賣不出去了。就是到了必須租房維持的地步,樓梯閱讀者們照樣扎堆三聯。我想,商業精神浸透社會每個細胞的今天,大概只有書店還有這樣的寬容。

 樓下是個浩瀚的書之海洋。這裡既聚集著歷年三聯出版的書籍,也有各著名出版社的人文社科等類書籍。雖然與大型書店相比這裡顯得簡陋狹窄,可是在排排樸素的書架之間,浸淫著大氣與沉靜。書的風格,就是書店的風格。喜愛經典的人經常會到這裡來淘書。他們對暢銷書不感興趣,只願意尋找經得住時間考驗、引導人安靜思索的書。

 在角角落落中尋覓,卻見那些曲裡拐彎的小小角落,成了讀書的天堂。有人坐在簡陋的小凳上,有的坐在自帶的棉墊上,有的乾脆席地而坐。在外國經典文學作品的架子邊,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捧著一本小說名著,一呆就是半天。我蹓躂了一會兒,挑了《紅字》、《羅素道德哲學》、《靜謐之心》等幾本心儀的書,版本都讓人很舒服。在一個書架的下層,發現一本費孝通的《中國士紳》,便毫不猶豫地買下。費先生是中國農村調查的先驅人物。這樣關注民生、老老實實做學問的文化人,讓過於功利的當代知識分子望塵莫及。

 去收銀台交款,見一位男士買了2000多元錢的書,在地上打成了幾大捆,收銀台的姑娘非常高興。顯然,這兒的每一筆生意都非常珍貴。我身邊一位女士說:「要是大家都用實際行動支持實體書店,書店就能維持下去。」我用一個下午閱讀與尋找,卻只買了不多的幾本書,有些不好意思,可是收銀姑娘照樣很高興。

 我想,網上書店雖然價格優勢極強,但實體書店那種豐富的購書體驗,卻是網上書店不可能擁有的。去實體書店不僅僅是購書,更是一個自由自在、大跨度的閱讀歷程。從這個角度說,實體書店承擔著公共圖書館的公益職能,有著不可忽視的教化民風作用。人們即使來「蹭書」看,也總比去喝酒、打牌、泡網吧對社會更有益吧!如果政府能用納稅人的錢扶植一下實體書店,豈不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尤其對三聯書店這樣的中華文化老字號,更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有一天,當北京街頭不再有知名的實體書店,缺少了書香的城市,其文化競爭力就會大打折扣。

 我把書裝進書包,從燈火通明的書店,走進了寒冷的冬夜,心裡有著微微的悵惘。不知下次再來時,這個小小的書店,還能否安然無恙地屹立在街頭?

相關新聞
百家廊:逛實體書店有感 (2013-01-14)
翠袖乾坤:一個女警的心聲 (2013-01-14)
跳出框框:錢作怪 (2013-01-14)
琴台客聚:癸巳年誰犯太歲 (2013-01-14)
杜亦有道:泡菜的恐懼 (2013-01-14)
思旋天地:家和萬事興 (2013-01-14)
網人網事:鍵盤上的中國——2012「屌絲版網絡熱詞」(三) (2013-01-14)
百家廊:約會的地方 (2013-01-11) (圖)
琴台客聚:書的殿堂 (2013-01-11)
翠袖乾坤:吸血新世代 (2013-01-11)
古今談:資金投放何處最快增值? (2013-01-11)
生活語絲:日本政客詠時詩 (2013-01-11)
演藝蝶影:台上台下一團糟(一) (2013-01-11)
此山中:選角對與錯 (2013-01-11)
百家廊:「自耕農」精神 (2013-01-10) (圖)
翠袖乾坤:行小善也是行大善 (2013-01-10)
海闊天空:采石磯在哪裡? (2013-01-10) (圖)
琴台客聚:從電視電影中看內地人形象 (2013-01-10)
杜亦有道:文化之言 (2013-01-10)
隨想國:蘇東坡與倫文敘 (2013-01-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