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自耕農」精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中國農民與土地的情誼深厚。網上圖片

晨 風

 幾百年來,美國的發明家、實業家以及精神領袖式的作家,在數量及影響力方面都遠居世界前列。從發明了留聲機、燈泡的愛迪生到因《瓦爾登湖》而不朽的梭羅;從汽車之父福特到思想家愛默生;從起草獨立宣言的傑斐遜到集發明家與政治家於一身、跨越多領域的創造奇才本傑明·富蘭克林,都成為人類創造精神的奇葩。美國這個曾經的蠻荒之地為何成為創造力的沃土?

 前段時間讀房龍的《美洲精神》,頗有些感觸。這位著名的美國作家是一位見識深邃的智者;那些鑽石般鑲嵌於文章的思想火花,讓他的書魅力永恆。在房龍眼中,北美開拓者的精神家園,根植於土地之中。

 房龍在《美洲精神》一書中認為,傑斐遜之所以成為美洲精神的奠基人,與他出身英格蘭自耕農不無關係,那是個極端珍視個人自由的階層。房龍所說的「自耕農」,包括上至地主下至中農—所有擁有自己土地,哪怕只是一小塊土地的農民。因有了保障生存底線的那塊土地,他們就有了決定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

 即使只是窮到當幫工的份上,一位自耕農工期結束後也能自由地離開,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要是他有幸繼承了父輩的土地,那就更是自己的主人,誰也別想對他發號施令。房龍對自耕農的描述完全可以載入了青史:「無論他的農舍多麼簡陋,多麼年久失修,那都是他的財產。如果沒有由國王任命的、以國王名義行事的執法官簽名的正式文件,國王本人也休想踏進這門檻半步。」

 房龍還鄭重引述了18世紀英國著名政治家威廉.皮特對自耕農的經典描述:「他們中的任何人,哪怕是最窮困潦倒的一個,都可以在自己的茅屋中向王室的軍隊挑戰,茅屋可能已岌岌可危;屋頂搖搖欲墜,風透過牆縫吹進了茅屋。是的,風暴可以,大雨可以,但英國的國王不能進入這茅屋,國王的軍隊不敢跨過自由民哪怕是瀕臨倒塌的住宅門檻。」房龍認為,傑斐遜在踏上新大陸時,帶來了英格蘭自耕農最珍貴的財產—自由與獨立。正是這種精神引導他完成了起草《獨立宣言》的歷史使命。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當時英國到處掠奪殖民地,被稱為海盜起家,但其國內保護小農土地私產的神聖法律,卻奠基了自由與獨立的民族精神。正是「自耕農精神」成為傑斐遜帶領北美殖民地人民推翻英國王室統治,建立一個新國家的精神武器。英裔美洲移民繼承了英式「自耕農精神」,將其轉化為開拓新國家的強大動力。這似乎是歷史的嘲弄,卻更是歷史的真實。

 其實,渴望在自己的土地上不受侵擾地過悠閒自在的生活,不僅是傑斐遜的夢想,也是古今中外人類的共同夢想。這夢想不僅造就了傑斐遜的偉大品行,也是傑出人物的創造性之源。站在自家土地上仰望星空,人人都會感到自身的強大。無數自由的心靈,怎能不匯成強大的民族創造力?

 絢麗多彩的中國文化也離不開私有土地。自古以來中國文人的最終夢想,就是回歸田園。陶淵明有田園可歸,所以能不為五斗米折腰,能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瀟灑。要是沒有對家園的深深眷戀,怎能有中國鄉村那些精美絕倫的舊時民宅建築?從山西大院到周莊古宅,那種宏偉堅固與精雕細琢,都顯示的是祖輩繁衍的決心。沒有一土一木地積累財富,就沒有那些流傳百世的宅院。若是擔心今年蓋房明年就可能被拆遷,種了莊稼不知何時就遭遇推土機,誰還願意花費聰明才智去建造家園?

 古今中外,傑出的自耕農總會轉變為鄉紳。這個階層能讓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也能由種田拓展到經商、實業甚至從政。傑斐遜就來自古老的英格蘭自耕農家族。上世紀中國進入民國時期之後,曾有個工商業大發展的時期,那時的實業家幾乎都是鄉土中走出來的。他們充滿理想,勇於進取,充滿開拓精神。毛澤東等投身革命的志士,也多出身這個階層。

 因研究鄉村而聞名於世的學者費孝通先生,就出身士紳階層。他在《中國士紳》這本書中,不但分析了上世紀30年代前後中國鄉村的結構,還收集了1943~1946年雲南昆陽縣的六位鄉紳的生活史。這些鄉紳的共同之處是:終生都在艱苦卓絕、一點點增加自己的田地。有了資本就辦實業辦教育或者從政。在費孝通眼中,中國農民小心地利用土地上長出的東西,又很仔細地將其返回土地。當他們立起家業後,就會拓展到其他領域,成為當地頭面人物。無論在外如何陞官發財,最後都要葉落歸根。土地的生命,與人的生命並列前行。中國農民與土地的情誼,被詩意地稱為桑梓情誼。

 中國鄉紳階層的拓業精神非常旺盛,且多拓展為造福社會的公益心。費孝通的姐姐年輕時為改變當地農民的生活,就曾在江南鄉下辦了繅絲廠。後來她留學日本,回國推廣新法養蠶,直到近百歲的高齡,還能親自用絲棉打了絲巾送給費孝通,還在堅持幫農民改良生產方式的理想。她那些已經70多歲的學生,也依然在鄉下堅持幫助農民改良蠶絲生產方式。

 我公公的祖輩在安徽鄉下曾廣有土地,讓公公的父輩有閒暇修成了畫家,並任了當地一所學校的校長,現在他的母校還在使用那個家族捐贈的教育基金。我爺爺也因種地經商積累了資本,曾在閩南鄉下辦教育,讓我父親讀了書並參加了革命。可爺爺卻在肅反中被當成有產階級錯誤鎮壓,從此家族一蹶不振,後代也多淪落到社會底層。生命尚無保障,遑論土地?

 房龍認為,凡改造舊世界的,多數都是舊世界中地主出身的人。只有他們,才有條件受到良好教育。從傑斐遜到列寧,從托爾斯泰到毛澤東,都驗證了這個事實。地無一壟房無一間的流浪漢,想的是多吃一口是一口。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民,聰明才智都用來多拿集體一塊白薯。

 當代有些出身農民的人富了,靠的卻是出賣與逃離土地,靠是對其他人的剝奪。在農村每每看到富麗堂皇的高樓與簡陋農屋的強烈對比。強者靠權力網支配弱者,弱者連種一根黃瓜的地都沒有。「三十畝地一頭牛」的自耕農理想成為天方夜譚。中國的自耕農被消滅了,農民就對土地盡量搾取,甚至棄之不顧。窮山惡水以及任意掠奪土地的當地政權,經常讓農民斷了後路,四處飄泊。無根的農民飄到城市加入打工大軍,心中永遠躁動不安。

 有位當代知名畫家說,消滅了鄉紳這個階層,也就消滅了中國文化之根;有學者說,中國鄉村人倫的衰落,就因農民沒了屬於自己的土地。無恆產者無恆心。讓農民擁有不被侵犯的土地,才能保護他們的獨立。公民都安心擁有土地家園,才能孵化出民族強大的創造力。

相關新聞
百家廊:「自耕農」精神 (2013-01-10) (圖)
翠袖乾坤:行小善也是行大善 (2013-01-10)
海闊天空:采石磯在哪裡? (2013-01-10) (圖)
琴台客聚:從電視電影中看內地人形象 (2013-01-10)
杜亦有道:文化之言 (2013-01-10)
隨想國:蘇東坡與倫文敘 (2013-01-10)
獨家風景:韓國女人 (2013-01-10)
百家廊:解讀長壽秘訣 (2013-01-09) (圖)
琴台客聚:吃炭的滋味 (2013-01-09)
翠袖乾坤:楊受成為何出自傳? (2013-01-09)
天言知玄:大腳奇女子 (2013-01-09)
生活語絲:小孫子和電腦 (2013-01-09)
隨想國:滔滔雄辯 (2013-01-09)
路地觀察:輕小說的起源爭議 (2013-01-09)
百家廊:請客吃飯 (2013-01-08) (圖)
琴台客聚:《黃飛鴻正傳》作者小考 (2013-01-08) (圖)
翠袖乾坤:起動九龍東 (2013-01-08)
海闊天空:古渡遺風 (2013-01-08)
杜亦有道:告別「北京酒樓」 (2013-01-08)
思旋天地:食物安全 (2013-01-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