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防癌會成立「助醫基金」,提供資助或藥物贊助,紓解患者經濟負擔。 香港文匯報記者陳錦燕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錦燕)香港人飲食習慣西化,經常進食紅肉,令大腸癌發病個案飆升。多項研究證實,標靶藥物配合化療,能更有效穩定病情。奈何標靶藥物費用不菲,不少患者為之卻步。香港防癌會成立「助醫基金」,提供資助或藥物贊助,紓解患者經濟負擔。
標靶藥治大腸癌月付過萬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號癌症殺手,據醫管局統計數字顯示,2010年本港有4,370宗新增大腸癌個案,直逼第一位肺癌,大腸癌發病數字近年急劇上升。目前,患者一般通過化療為主要治療方法,但化療會產生不少副作用,患者難以承受。為解決化療的副作用,提高療效,醫學界研發出針對KRAS基因狀態的不同標靶藥物療法。現有治療大腸癌的標靶藥物包括,抑制腫瘤血管增生及針對EGFR訊息傳遞2種標靶藥物。
防癌會癌症教育委員會主席蔡清淟醫生表示,利用標靶藥物配合化療,較單用化療能夠延長多一倍的存活期,以及提高20%的療效。惟標靶藥物費用每月需支付過萬元,對於有經濟困難的患者,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負擔。香港防癌會早於2006年開始「助醫計劃」,提供資助或藥物贊助予有經濟困難的癌症病人,以購買屬於醫管局藥物名冊、但尚未列入撒瑪利亞基金的自費藥物,以作治療之用。
14藥廠資助3,500病患
51歲的曾先生於去年3月因持續便秘求診,經診斷後證實患上第四期大腸癌,醫生建議他接受標靶藥物加化療組合,曾先生因擔心經濟能力難以負擔昂貴藥費,遂只選擇化療方案,但化療後反應不佳,癌細胞擴散至骨。在獲「助醫計劃」藥物資助後,他選擇加入標靶藥物療程,現時已完成8個組合療程,情況穩定。
香港防癌會改善癌病人生活基金委員會主席黃馮玉棠表示,計劃開始以來已先後獲14間藥廠提供超過15種藥物資助,共有3,500名患者成功獲得資助,當中有700個屬腸癌個案。黃馮玉棠說,隨著大腸癌患者數目上升,相信治療需求將不斷增加,防癌會冀獲更多藥廠資助,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