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東走西:認識歷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余綺平

 歷史是一面鏡子。通過鏡子,可以看到從前所犯下的錯誤,避免將來重蹈覆轍;通過鏡子,更可以照到自己的貌美如花,可以引以為傲。歐美國家中,美國的歷史比較短淺,德國的歷史「尷尬」,種種原因,他們的學校教育以理科為主。

 相形之下,英國的歷史多彩多姿,曾經是「日不落」之國,也是發展民主制度和爭取自由的典範之國。英國注重歷史、文化和法律等文科教育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最近幾年英格蘭中學的歷史課教育日漸式微,引起國人恐慌。

 根據國會月前公布的一份調查指出,許多中學教師認為,歷史科目十分難讀,特別是成績差的學生,對歷史望而生畏。如今,歷史課程讀至二年級止,平均每星期僅上課一次,升至三年級後,學生可以自由選讀。

 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英格蘭的兩年中學歷史課程內容,以年代(事跡)和人物作取捨。例如,都鐸王朝(1509年至1547年)的亨利八世,娶妻六位,學生對風流皇帝感興趣,讀書容易「入腦」。另外,二次大戰和希特勒的興衰,電影和電視經常涉及,學生都容易了解。

 這種「斷章取義」式的歷史教學,沒有連貫性、沒有分析,學生不會懂得將歷史視為一面「鏡子」。

 國會報告要求全面改革歷史課程,強制學生修讀歷史科至中五畢業。同時,將部分歷史人物列為必修內容。報告透露,現在的中學生竟然不知道英國戰時首相邱吉爾、「護士之母」南丁格爾和「英國皇家海軍之魂」納爾遜(Horatio Nelson)。

 納爾遜是十八世紀末著名的軍事家,他的石像至今仍矗立於倫敦特拉法加廣場。BBC曾進行一次名為「最偉大的一百名英國人」調查,納爾遜名列第九位。他帶領的海軍在1789年尼羅河戰役和1810年的哥本哈根戰役中勝出;1805年更在特拉法加戰役中擊敗法國和西班牙組成的聯合艦隊。

 可惜英格蘭歷史教科書裡,並沒有強制學生去認識納爾遜的英勇事跡。

 如果讀歷史是按年代隨意抽讀,缺乏連貫性的分析,就像BBC長壽科幻劇《神秘博士》(Doctor Who)的內容一樣,不切實際。電視節目裡,博士探索時間空間,面對各種怪物和難題,逐一解決。

 《衛報》一篇評論文章指出,英國於1648年發生內戰的這段歷史,英格蘭中學畢業生竟然一無所知。這場內戰,觸發了民主爭辯、導致蘇格蘭併入英國、皇帝查理一世被當眾斬首、成立了共和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此制度至今仍被執行。但內戰背景複雜,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相反,蘇格蘭中學生熟讀這場內戰,時至今日,他們還在爭取脫離英格蘭獨立。

 文章作者成長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回憶當年,中學歷史課每周兩堂,強制性讀至畢業,範圍由1066年的諾曼人征服,至十九世紀止。他認為這是讀歷史的黃金年代,因為離開學校後,學生至少認識自己國家的幾百年歷史。

 不認識本國歷史,無法引以為傲。

相關新聞
室內樂音樂節 帶你周遊列國 (2013-01-19) (圖)
周末藝墟 農耕×手作×藝術 (2013-01-19) (圖)
走東走西:認識歷史 (2013-01-19) (圖)
《辣身舞》初夏火熱登場 (2013-01-19) (圖)
活化中環 打造本港創意「硅谷」 (2013-01-16) (圖)
PMQ外觀效果圖 (2013-01-16) (圖)
前已婚警察宿舍外觀 (2013-01-16) (圖)
前中央書院地基遺跡 (2013-01-16) (圖)
少年警訊會所樓外操場 (2013-01-16) (圖)
公眾休憩空間效果圖 (2013-01-16) (圖)
讀城記:回家 (2013-01-16) (圖)
首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將香港推向世界 (2013-01-16) (圖)
藝術巴士設計獲獎人公佈 (2013-01-16) (圖)
廣州十三行圖文展 見證嶺南開埠史 (2013-01-12) (圖)
走東走西:樂土 (2013-01-12) (圖)
薛林興:女人是最完美的藝術品 (2013-01-12) (圖)
國際壽山石協會壓軸大展 (2013-01-12) (圖)
念也斯 (2013-01-09) (圖)
讀城記:布拉格之戀 (2013-01-09) (圖)
MaD 2013:聚合全球 青年創不同 (2013-01-0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