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讀城記:回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白金

 小寒過了沒幾天,紫禁城裡的建福宮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位於故宮西北隅的建福宮花園90年前因為一場大火,一夜之間,由乾隆帝的藏寶庫化為瓦礫,7年前才由香港商人陳啟宗創辦的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完成修復。

 這是有形的修復,讀者可以從新近出版的《建福宮 在紫禁城重建一座花園》一書讀到整個過程;另有一場同樣曠日持久的無形「修復」則由另一撥香港人進行著。這就是由何鴻毅家族基金贊助、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製作的專為兒童、青少年及公眾設計、撰寫的系列書籍《我的家在紫禁城》。

 這天,由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總監趙廣超領銜的《我的家在紫禁城》創作團隊、系列圖書的裝幀設計陸智昌,以及何鴻毅家族基金會總裁黎義恩來到建福宮參加這一無形修復工程的竣工——這套系列圖書簡體版的發佈典禮。「它終於回家了,我等它從這裡出發已經等了兩年,一直在等。」寒風中,彷彿聽見趙廣超鬆了一口氣,他講究個名正言順。

 本港讀者對這套書應該已經不陌生了,2010年,《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在香港首次出版,同年在港推出同名主題展。次年起,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連同何鴻毅家族基金開始在香港的小學及相關兒童教育機構,開辦工作坊,舉辦拓展性教育活動,由此形成了《我的家在紫禁城》兒童教育計劃,迄今已惠及12,000多名小學生。簡體版《我的家在紫禁城》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聯合故宮出版社共同推出後,上個周末即在北京配合新書發佈舉辦了兩堂兒童體驗課程,這意味著「我的家在紫禁城」 教育活動中的出版、兒童教育計劃均已在內地落地,下一步也許是我們該期待這一同名展覽也能「回家」。據稱該叢書英文版年內也將在紐約推出,趙廣超認為,「我們的文化不是一個紀念品,希望這套叢書能夠通過親和的手法把中國文化放在世界舞台上。」

 「我的家在紫禁城」裡的故宮與我們在傳統的影視作品裡對這座六百年的帝王之家的印象截然不同。在這套書裡,故宮不再是宏大的、戒備森嚴的甚至黑暗的,而是可親近的人性化了的紫禁城,「其實,把皇宮縮小了以後就是一個四合院」。趙廣超團隊以充滿溫情與敬意的筆觸,描述了一個民族值得珍惜的瑰寶、故事和回憶,隨著「我的家在紫禁城」教育活動的逐步鋪開,也許有一天,會看到「紫禁城在我的家」的動人場景。

相關新聞
活化中環 打造本港創意「硅谷」 (2013-01-16) (圖)
PMQ外觀效果圖 (2013-01-16) (圖)
前已婚警察宿舍外觀 (2013-01-16) (圖)
前中央書院地基遺跡 (2013-01-16) (圖)
少年警訊會所樓外操場 (2013-01-16) (圖)
公眾休憩空間效果圖 (2013-01-16) (圖)
讀城記:回家 (2013-01-16) (圖)
首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將香港推向世界 (2013-01-16) (圖)
藝術巴士設計獲獎人公佈 (2013-01-16) (圖)
廣州十三行圖文展 見證嶺南開埠史 (2013-01-12) (圖)
走東走西:樂土 (2013-01-12) (圖)
薛林興:女人是最完美的藝術品 (2013-01-12) (圖)
國際壽山石協會壓軸大展 (2013-01-12) (圖)
念也斯 (2013-01-09) (圖)
讀城記:布拉格之戀 (2013-01-09) (圖)
MaD 2013:聚合全球 青年創不同 (2013-01-09) (圖)
用日本史料 講述抗戰「傷痕」 (2013-01-09) (圖)
文化保育 從一個展覽開始 (2013-01-05) (圖)
走東走西:查寧十字路 (2013-01-05) (圖)
本土文化 落地生根 (2013-01-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