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白燁:閱讀終端淺俗化 對文學生產有負面影響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白燁

 「作品和讀物是有區別的、瀏覽和閱讀也是有區別的。寫東西是為讀者服務,但是在閱讀終端這兒,往往選擇的是那些低俗的、膚淺的,把高雅的放在一邊不當回事兒。」

 日前內地知名文學評論家白燁受邀到瀋陽,為研討班學員授課。借此機會記者採訪了白燁先生。

 在白燁看來,文學閱讀淺俗化可能反過來誘使文學創作本身向淺俗化方向傾斜,也會使傳統文學與經典作品日漸失去生存和發展空間。

 白燁目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情報告》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並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流行小說的問題

 在白燁看來,當前文學閱讀的淺俗化,是愈來愈凸顯的一個現實問題。

 白燁曾提出過:現在文學與文壇的格局,可以用「三分天下」來描述──以文學期刊為陣地的傳統型文學、以市場營銷為手段的大眾化文學,以及以網絡科技為手段的新媒體文學。

 文學閱讀的淺俗化,最為直觀的表現,就是在網絡閱讀中點擊量最高的,在市場營銷中銷售量最大的,往往並不是好的和比較好的文學作品,它們主要是一些生活蘊含與藝術含量都不夠高的類型化小說。

 白燁介紹,他每年在作《中國文情報告》時,正文部分有一個長篇小說年度綜述,點評的作品主要是專業作家或傳統形態作家的創作成果;附錄部分有兩個排行,一個是新浪讀書頻道小說類圖書點擊量排行(前20位),一個是開卷文學類圖書銷售量排行(前20位)。這兩個年度排行的書目,每年都大同小異,都是或玄幻,或盜墓,或官場,或職場,均為清一色的類型小說。白燁曾經想把書目擴大到30種,試圖從中發現一些好的作品,但是仍然不見非類型小說的身影,有的只是類型小說的續集,如《駐京辦主任》(2),《杜拉拉升職記》(2)。他說,這種分野與反差,已持續多年。

 白燁解釋,文學閱讀淺俗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是因為現在文學閱讀的受眾主要是青年學生群體,他們的閱讀口味已發生很大的變化,把實用性閱讀、消遣性閱讀擺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從內裡去看,他們對於文學的看法,對於作品的認知,也與傳統的觀點區別很大。他們追求更加靠近自我的真實性,以及文學表達的遊戲性,這也顯然是偏於低端,流於淺俗的。「正因出於這種認知與看法,他們常常會把自己喜歡的青春文學作家抬高到與經典作家比肩的高度。」

淺俗化對文學的負面影響

 白燁認為,文學閱讀看起來是文學傳播之中的一個環節,但其實是文學生產的終端所在。如果文學生產的這個終端是淺俗化的,那就使文學生產的意義大打折扣,並給未來的文學發展在受眾層次與文化情趣諸方面,構成嚴重的限制和無形的障礙,甚至誘導包括創作與傳播在內的文學生產,向著淺俗化方向傾斜。

 如今,文壇從寫作到閱讀都分化了,文壇存在著兩股道上跑的車。「比方說,傳統文學對應的就是有文學理想的、年齡偏大的讀者,網絡對應的就是青少年或者IT人士、理工科人士,這是他們的文學場地。在不同的文學場地有不同的文學活動和文學表現,一股就是純文學寫作,像莫言、賈平凹這些人;還有一股是類型化寫作,玄幻、仙俠、職場、官場等等,這些書雖然我們不看,卻不影響它們的銷售,一看排行榜,賣得好的全是這類書。」

 白燁認為,這兩股道上跑的車,彼此互不搭界,會給雙方都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長時間都難加以彌補。比方說,不同的作品和寫作是對應著不同的讀者群,找不出超越各自範圍的大眾化的作品;偏好類型化創作和閱讀的年輕人與傳統經典文學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可能會使年輕人與經典文學越來越分離。

 但是,白燁覺得,目前的問題還不至於嚴重到如此地步。事實上「80後」作家中的一些人,在成長中已經表現出一些可喜的跡象,那就是由過去的與傳統文學的疏離,表現出向傳統文學的靠近。「隨著他們在人生與文學中的雙向成長,他們的文學取向也會發生一定的變異。」白燁說。 ■經貿通

相關新聞
白燁:閱讀終端淺俗化 對文學生產有負面影響 (2013-01-23) (圖)
意大利新生代鋼琴王子 貝多芬新傳人 (2013-01-23) (圖)
《媽媽咪呀!》中文版上演 原創音樂劇任重道遠 (2013-01-23) (圖)
首屆烏鎮戲劇節將展現文化創造活力 (2013-01-23) (圖)
室內樂音樂節 帶你周遊列國 (2013-01-19) (圖)
周末藝墟 農耕×手作×藝術 (2013-01-19) (圖)
走東走西:認識歷史 (2013-01-19) (圖)
《辣身舞》初夏火熱登場 (2013-01-19) (圖)
活化中環 打造本港創意「硅谷」 (2013-01-16) (圖)
PMQ外觀效果圖 (2013-01-16) (圖)
前已婚警察宿舍外觀 (2013-01-16) (圖)
前中央書院地基遺跡 (2013-01-16) (圖)
少年警訊會所樓外操場 (2013-01-16) (圖)
公眾休憩空間效果圖 (2013-01-16) (圖)
讀城記:回家 (2013-01-16) (圖)
首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將香港推向世界 (2013-01-16) (圖)
藝術巴士設計獲獎人公佈 (2013-01-16) (圖)
廣州十三行圖文展 見證嶺南開埠史 (2013-01-12) (圖)
走東走西:樂土 (2013-01-12) (圖)
薛林興:女人是最完美的藝術品 (2013-01-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