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人回港被誤以為是內地水貨客,遭行動成員包圍攔截,雙方發生口角。
水貨客問題長期困擾北區居民,不但強霸公共空間,更牽動區內物價加重居民生活負擔。由水貨客挑起的「中港矛盾」,部分市民做出激烈「趕客」行為。於去年9月成立的北區水貨客關注組,組織所謂「光復上水站」大行動,發言人:直言藉到場示威引起公眾關注,他強調關注組的成立只針對帶水貨行為,還北區居民安寧的生活環境,出發點很好,但在高度政治化的香港社會環境氣氛下很快就被政治化,混為兩地民眾的矛盾。
事態的最新發展是,逾20名網民近日發起「光復香港,還我奶粉」行動,行動發言人稱水貨活動一早滲透全港各大商店,因此有必要將反抗行動帶入市區。他們在港鐵旺角東站外收集市民簽名,每當見到懷疑水貨客就立即上前包圍,拿出軟尺量度貨物體積,並高叫口號。激動起來便誤把一名運載重物的港人當成內地水貨客,演變成互相指罵。變成港人內部矛盾。
其實水貨客問題長期存在,只是愈來愈多人受到利益驅動,便會有人冒險,內地客來港走水貨,對本港零售業亦有利,可是普羅市民並不是零售商舖,未得益,眼中看到的卻盡是水貨客炒高物價、堵塞車站閘口、與其他乘客推撞等場面。由水貨客挑起的矛盾必然加劇,要求「趕客」,而且,目前深圳與香港走水貨行為已發展到集團式經營,問題嚴重影響市場和貿易秩序,就必須嚴厲打擊。
日前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在立法會上透露水貨客竟6成是港人,更令人遺憾;而從本報記者訪問發現,這些港人水貨客有其獨特的成因,包括老人退休、青年教育、居住環境、公共醫療等社會問題,反映香港基層生活艱辛和貧富懸殊的現象,所以我們是否應該將「水貨客」當成十惡不赦的敵人?我們是否應該將「水貨客」問題全怪罪於內地人呢?還是希望兩地政府盡快研究更多有效的應對措施。
有人獻計可把內地居民的「一簽多行」簽證改為「一日一行」,令內地水貨客無法即日多次往返。又不影響旅遊業,是否值得考慮?還有海關嚴格執行旅客帶貨其價值超出限額就打稅? ■文:寧 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