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站在諾貝爾講台上,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自我、人生、社會、歷史的理解,有人說,莫言之所以能在一群中外著名作家中脫穎而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會講故事,他把具有鮮明民族性的「高密東北鄉」的故事講到了世界上。
「莫言講了母親、故鄉,講了想像力和人性。他有對於生命的大關懷,對寫作的大關懷,講到了他和中國發展的不可分的關係。」張頤武說,這篇演講保持了他的個性,尤其是最後的三個故事,是他最清晰的立場陳述,也是他世界觀的最好體現。
對於莫言在諾貝爾講台上講的故事,有人讚莫言能引起聽眾對人性的反思,也有人批評莫言「缺乏深度」,張頤武認為,莫言故事的表現力很強,表達對文化的尊重,對血脈的尊重,講得非常自如,足以代表中國本土作家對世界的理解。
莫言曾以蒲松齡的後人而自豪,張頤武認為,蒲松齡及山東民間文化跟莫言小說的神秘主義確實很接近,莫言正是通過這些發掘了本土文化的力量。正如莫言所說,「我的作品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生活,這方水土上獨特的文化和民俗風情,而且我是站在人的角度上,超越了地區、種族的隔閡,我的作品是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