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龍雲第七子龍繩德拍下故居的照片,準備帶回美國給孩子們。本報雲南傳真
龍雲(1884年∼1962年),雲南昭通人,字志舟,原名登雲,彝族人,彝名納吉鳥梯。他是中華民國時期割據雲南的地方軍閥、滇軍將領,主政雲南17年,人稱「雲南王」。他和朱德、葉劍英等同是雲南講武堂的校友。
抗戰居偉功 兩事垂青史
龍雲在抗戰中居功甚偉,尤以兩事名垂青史:其一是在8年抗戰中,組織滇軍20餘萬人奔赴抗日前線,參加了包括「台兒莊戰役」等二十多次戰役,同時雲南在抗戰末期成為重要的兵源提供地,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其二是在1937年主動請命修築滇緬公路,調動幾十萬人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情況下,全靠肩挑人扛,用了8個月的時間修建了900多公里的公路,打通了抗日國際大通道。英國《泰晤士報》對這個奇跡驚嘆不已,評價「只有中國人才能在這樣的時間內做得到」。
辦企業重教育 建新雲南
行伍出身的龍雲,並不是只會打仗,搞經濟治理社會同樣有一套。他主政雲南時期,在興辦企業、推動稅制和金融改革之餘,還注重發展教育,建設出了名副其實的「新雲南」。龍雲的改革措施,增加了雲南的財政收入,為自己養兵割據打下了經濟基礎。1935年5月,蔣介石攜夫人及大批隨從來到昆明,他們意外地發現當時的昆明社會秩序良好,整齊清潔,在全國大城市中形象突出。當時的昆明街頭行人已分左右兩邊行走,這在今天不足為奇,但在當時的中國還是十分罕見的。此次的雲南之行,既讓蔣介石高興又讓他深感不安。後來,蔣介石主張獨裁,而龍雲主張民主,昆明成了民主堡壘,政治上的分歧讓兩人漸行漸遠終至決裂。
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龍雲被軟禁在中央路156號洋房居住,被蔣介石嚴密監控。他一直找機會逃離,終於在1948年12月8日,在陳納德等人幫助下到達香港,結束了三年兩個月的軟禁生活。
1949年出於對新政權的欣喜,龍雲從香港回到北京,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府,歷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