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現代化工業生產仍為地方實體經濟的主攻方向。圖為蕪湖玉柴重卡發動機生產線。資料圖片
從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可見,許多省區都將「推進城鎮化建設」作為未來拉動經濟的新引擎,地方城鎮化速度正明顯加快。各省區不甘落後,亮出各自城鎮化建設的增長目標與工作規劃,要求提升城鎮化質量,推動產業與城鎮融合互動。相關專家表示,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在於產業支撐及戶籍、土地、社會保障等配套制度改革進度。
多省區指標訂50%以上
自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以來,新型城鎮化提速之勢在地方有所顯現。在制訂未來5年的城鎮化率指標上,安徽省提出力爭達到55%,河南省表示要提高到52%以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要由目前的43.53%提高到53%,湖北省提出要由目前的53.5%提高到58%,雲南省由目前的39.3%提高到48%等等。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向本報指出,從國際比較看,中國城鎮化明顯滯後於工業化發展。根據國際經驗,合理的城市化率與工業化率的比值範圍在1.4-2.5之間,而中國城市化率與工業化率的比值從1978年的0.41到2011年的1.28,城鎮化與工業化的關係尚未進入合理區間。當前中國城鎮化存在的一大問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發展差距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不協調,大中城市發展超前,小城市和城鎮發展落後。
改革戶籍土地等制度
新型城鎮化不僅要求加強基礎設施投資,且要求推進戶籍制度、土地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此次,許多省區在政府工作報告表態,未來的城鎮化重點將轉向人口城鎮化。湖北省政府強調,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因地制宜,分步推進,把有穩定勞動關係並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力爭全年轉移農民工60萬人以上。山西將研究出台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推行居住證制度,解決好社會保障、子女上學、保障性住房等問題,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廣東省政府稱,要破除地域、戶籍等限制,完善異地務工人員積分制入戶城鎮、參與社會管理等制度。
中國房地產與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表示,以城鎮化為主要載體擴大內需,充分釋放城鎮化的需求潛力,是中國走向可持續發展的立足點和戰略重點。他提醒說,城鎮化被寄予為拉動GDP增長的厚望。不少地方政府認為其將帶來新一輪的土地財政機會。在財政壓力下,地方政府有可能巧立名目賣地。而城鎮化成敗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產業支撐能力。如果沒有就業,農民工就無法真正成為城市人,各地出台的指標也就達不到城鎮化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