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詩琪(後左二)及何家俊(後左四)透過港大「第一代大學生助學金」到訪肯雅,豐富學習體驗。 港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龐嘉儀)香港大學近年特設「第一代大學生助學金」,資助一般基層家庭首代大學生投入生活體驗。兩名受惠學生張詩琪及何嘉俊,把各自1萬元助學金結集,又在校內籌款,最後湊上積蓄,組團到東非肯雅,開展為期1個月的義工之旅。兩人自行聯絡當地慈善機構,並帶去200個蚊帳,又預先向港大教授請教如何製造簡單的淨水裝置,以協助當地人解決蚊患及食水問題。旅程結束後,兩人不約而同表示,感到收穫豐富,立志未來身體力行貢獻社會。
助麻瘋病院 改建成產房
港大教育學院通識學系二年級生張詩琪,以及理學院生物化學系二年級生何嘉俊,為肯雅之旅籌劃半年之久,終於去年6月成行。兩人連同其他同學一行5人,分兩路投入義工服務。何嘉俊負責協助當地人把麻風病院改建成產房,又替居民安裝蚊帳。張詩琪到訪由修女籌辦的女子職業技能學校,協助社會地位低微的女孩建立自信心。
製淨水裝置 留下設計圖
為解決當地食水污染問題,眾人出發前曾向港大教授取經,透過收集水桶等當地材料,以砂石為濾材,製造簡單的淨水裝置。他們亦留下設計圖,方便當地居民推廣裝置。當地展示濾水設施時,他們要徒手清洗砂石,確保過濾的水質清潔,結果雙手磨損不堪。手部的痛,意外地激起了其中一位原本修讀計量金融的隊友轉讀工程的念頭,過程中他明白到,就算簡單的物理學原理,也能改善人類生活,賺大錢未必是人生的唯一意義。
何嘉俊來自基層家庭,一直有做義工,中六起助養了一名肯雅兒童。兩年前他自行探訪當地孤兒院,在垃圾堆填區中體驗貧民生活,從此立志為落後國家發光發熱。張詩琪來自單親家庭,她笑言肯雅之旅讓她耗盡儲蓄,但未來她仍會爭取探訪尼泊爾、印度等落後地區,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
港大助學金 惠1,500學生
港大「第一代大學生助學金」計劃2008年起成立,旨在鼓勵家中首代大學生參與工作實習、海外交流等體驗式活動,豐富學習經歷。每月家庭收入少於14,580元,以及家庭總積蓄少於42萬元的港大生,只要通過面試及撰寫活動建議書,便可獲得1萬元資助,至今已有約1,500位學生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