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馬周的幸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唐太宗提拔重用馬周。 網上圖片

鄧忠強

縱觀華夏神州,人傑地靈,代代有才,然而在古代皇權專制下,人才不得志的現象比比皆是。唐代的青年才俊馬周(601-648)在走上政壇之前,開始也是很不如意的。

就像今天的許多北漂族一樣,馬周這個山東漢子(博州茌平縣人),一路餐風宿露,「西漂」到人才濟濟的長安,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為國家幹一番大事。無奈他一無政治靠山,二無顯赫家世,三無財勢後援,到了京城,囊中羞澀,舉目無親,窮困潦倒,心裡很有一些「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惆悵。

然而,馬周畢竟是幸運的。貞觀五年(631年),他投奔到中郎將常何門下做了門客,不久,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卻使他脫穎而出,一躍而為唐初政壇上的一顆璀璨新星。

說來也巧,當時,唐太宗李世民命令文武百官上書談論治國得失,要求寫出幾條具體意見。這可難壞了武將常何,他愁眉不展,回家給馬周講這事兒。不料馬周對此早已胸有成竹,便對常何陳述了二十多條應辦的事(「陳便宜二十餘事」)。常何虛心納言,就依馬周說的,寫好奏章送給太宗。太宗一看,非常高興,這些建議有根有據,「事皆合旨」,很是符合自己的心意。但太宗又奇怪了,常何平時並不諳熟為政之道,怎麼轉眼之間有如此驚人的才能?就拿奏章裡寫的意見問他,常何是個老實人,便說了老實話:「我哪有這本事提出這些奏議?這都是臣的家客馬周教我這樣說的……」太宗聽了常何原原本本的匯報,十分驚喜,沒想到你常何門下竟有這樣的奇才,當即下令:朕要馬上見見這個馬周!

可是,派去召見馬周進宮的人去了,好半天還未回來。太宗等不及了,又派人去催。派的人回答說「就來」,但還是不見人影,太宗又叫人去催。如此一連四次,馬周才從容進宮。《貞觀政要》說,「(馬周)未至間,凡四度遣使催促」,可見李世民之求賢若渴,一點也不亞於劉備的三顧茅廬。等到馬周謁見時,太宗又向他諮詢國事,兩人相談甚歡,十分投機。太宗非常賞識馬周,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便立即安排他到掌管機要的門下省任職,不到一年,又授予他監察御史之職,後來加官至中書舍人。再到後來,貞觀十八年(644年),馬周已陞遷為中書令並太子左庶子,也就是當上了當朝宰相和皇太子李治的老師,成為了唐帝國的棟樑之臣。

馬周就這麼平步青雲了,出現這種「柳暗花明」的轉機,似乎帶有某種戲劇性。假如他的頂頭上司常何是個嫉賢妒能之輩,抱著「武大郎開店」的心態,排斥能力超過自己的下屬,那馬周就「命交華蓋欲何求」了。幸而常何為人正直誠實,不虛美,不冒功,不但不將下屬的功勞貪為己有,而且說真話,講實情,具有揚人之善、成人之美的品德,所以才使得馬周這匹千里馬從槽櫪間呼嘯而出。尤其值得慶幸的是,馬周得到了最高領導者的垂青。通常情況下,馬周式的人才都是默默無聞的角色,沒有機會顯山露水,如果不是碰到李世民這種獨具慧眼、善於識才任賢的領導人,那種「領導出名,人才埋名」的現象就不可避免。

其實,在封建君主專制條件下,人才英傑們的幸與不幸,很難預料。領導人或者興趣所至,大舉提拔一個地位低下的人,這樣的事兒也不少見。但因為常常不是因才能引進,而是因情而進,領導人跟著感覺走,以自己的好惡喜怒作為用人取向,這上去的人未必都是英傑,倒是十之八九地幸運了庸才,因為庸才總比英才更周圓更可愛。然而,唐太宗之看重馬周,絕非心血來潮,一時興起,他深知「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因此他通過對馬周的「零距離」接觸和考察,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所以,就不問出身、資歷、背景、關係等因素,破格提拔,大膽使用。唐太宗提拔重用馬周,固然是馬周的幸運,但得英才而助之,又何嘗不是唐太宗的幸事?

事實證明,馬周在後來的工作中顯示出非凡的才能。貞觀十一年(637年),他上了一道奏摺,這就是著名的《陳時政疏》。裡面講了幾個觀點,一是節儉治國,力戒奢侈(「節儉於身,恩加於人」);二是關心百姓苦樂,寬徭減賦,不可橫徵暴斂(「國之興亡……唯在百姓苦樂」);三是重視刺史、縣令等地方官的選拔任用,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天下者,以人為本。必也使百姓安樂,在刺史、縣令耳。」);四是以隋亡為鑒,重視歷史經驗教訓(「故當修於可修之時,不可悔之於既失之後」;「不可使後之笑今如今之笑煬帝也」)。

馬周的上疏,切中時弊,言之有物,他針對當時政治上的種種弊端和隱患,提出了改進的措施和解決辦法,表現出一個政治家清醒的洞察力和遠見卓識。唐太宗閱後「稱善久之」,更加敬佩他的治國方略。毛澤東讀了這個《陳時政疏》,高度讚賞其為「賈生《治安策》以後第一奇文」,絕非那些「紙上空談」的東西可以相比。

貧賤出身的馬周,能夠由幕後走到前台,由一介草民而至卿相,如魚得水地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這正應了唐太宗所說的:「何代無才,但患遺而不知耳!」馬周被提拔的傳奇故事,對我們今天的幹部選拔仍有借鑒意義,我們不妨學一學常何光明磊落的作風,看一看唐太宗李世民識才用才的胸襟和眼界,但願今日馬周式的人才能夠比古人馬周更幸運,更有作為,更有成就。

相關新聞
《遊玩.四季》探索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 (圖)
藝評:繪畫的探索—談鄧凝姿近年繪畫
歷史與空間:馬周的幸運 (圖)
豆棚閒話:陸 沉 (圖)
詞話詩說:快樂鐳射舖
遊蹤:「古老」的費城 (圖)
畫中有話:溫暖冬天 感動人心 (圖)
百家廊:多情最是泉城柳 (圖)
琴台客聚:也斯與中國殺人王 (圖)
翠袖乾坤:沙士十年
海闊天空:老健、老居、老本、老友
杜亦有道:一匹布咁長
思旋天地:靈活走位
淑梅足跡:萬綺雯魅力驚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