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東走西:美麗的集中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16]     我要評論

文:余綺平

 無論在電影或紀錄片裡,惡名昭彰的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是幽靈飄盪的地獄。電影《蘇菲的選擇》(Sophie's Choice)裡,由影后梅麗斯.史翠普飾演的蘇菲,站在集中營的火車軌旁,選擇了兒子,放棄女兒。那一幕,撕裂了觀眾的心。

 三年前去波蘭參觀奧斯威辛集中營,火車路軌就在眼前,四周樹木參天,綠草如茵,一片寧靜。跟隨人群進入毒氣室、經過焚屍爐;參觀博物館,猶太人遺留的頭髮、眼鏡框、玩具和家庭用品堆積如山。

 觀後,沒有恐懼感,更談不上激動;就像四周環境,內心一片寧靜。

 歷史原來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審視。

 任職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八十高齡的猶太裔歷史系教授庫爾卡(Otto Dov Kulka),是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倖存者。他的回憶裡,營內生活愉快精彩。

 庫爾卡最近出書《死亡的都市景觀》(Landscapes of the Metropolis of Death),書中憶述,他出生於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六歲那年,希特勒掌權,猶太人受盡欺凌。學校裡,庫爾卡遭捷克裔和德國裔的男孩追打,被迫藏身花園裡。稍後,庫爾卡和父母移居特萊津的猶太人隔離區,不再受欺負,他覺得安全和快樂了。

 由特萊津轉移至奧斯威辛,庫爾卡生活得更寫意。他在兒童樓開始上了第一堂歷史課,還有玩遊戲。他在書中寫道:「成年營友所感受到的殘酷、毀滅性、痛苦和喧擾的處境,我完全沒有同感。畢竟,我的世界才剛剛開始。」

 庫爾卡跟隨母親和另外五千猶太人,住進環境優美的家庭營,他們意外地過著正常生活,沒有剃光頭,不用穿條紋囚衣。不過,那五千人很快就「人間蒸發」,另外五千人又遷入。「蒸發」與「遷入」,完全靠運氣。

 庫爾卡很幸運,經過兩次「換人」後,一九四五年蘇軍攻佔波蘭,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庫爾卡當年十三歲。

 死裡逃生的小男孩如今垂垂老矣,但對營中一事念念不忘;他曾經在一群群被送進毒氣室的營友面前,吹口琴表演貝多芬的《歡樂頌》。「當時年少無知。現在回想,這是極之荒謬的演出。納粹德軍可能藉此宣示深厚的人道主義價值觀。」老教授說。

 過去六十年,庫爾卡盡量避免閱讀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他認為,書中所描繪的與自己記憶中的情景,迥然不同;他像犯了錯的異類。直到一九九七年患上癌症,時日無多,他決定寫書。

 庫爾卡不再猶豫和困擾,相信是受了卡夫卡代表作《審訊》(The Trial)的啟示。《審》書裡,英雄K與守門人的一番對話,令庫爾卡驚醒,大門是單獨為他而開;人一死,門就關了。

 促使庫爾卡下筆的,還有《聖經》《約伯記》的啟示。約伯雖是上帝最正直的僕人,但上帝因為和撒旦有協議,祂不能制止撒旦對約伯的種種加害。庫爾卡認為,同樣地,上帝不能制止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罪行;而自己就像約伯的孩子,竟得以倖存。

 庫爾卡的《死亡的都市景觀》,短短三個月內,已被翻譯成十五種語言出版。

相關新聞
金士傑 愛戲多過愛自己 (圖)
金士傑小檔案 (圖)
馬來西亞作家陳德黃 奪2012英仕曼亞洲文學獎 (圖)
《舉隅:從文化角度認識香港藝術》正式發表 (圖)
香港舞台劇獎公佈提名名單 (圖)
走東走西:美麗的集中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