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漂移者》
作者:孫顒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1月)
定價:人民幣27元
—評孫顒《漂移者》
殘酷好比地獄一樣,是人們永遠不能排斥拒絕的東西,「它就是在那裡」。有的作家逃避殘酷,有的作家清洗殘酷,有的作家詩化殘酷,能堅強書寫殘酷並有寓言式暗示的中國當代作家似乎並不多見。以筆者看來,知名作家、上海作協副主席孫顒算是其中之一。換言之,向來以刻畫知識分子形象見長的孫顒,其代表作《雪廬》、《煙塵》、《門檻》等就是因巧妙地用「殘酷」手法連續描繪上海知識分子的歷史和現狀為人所熟知。而《漂移者》則是孫顒繼續運用「殘酷」手法關注異域知識分子跌宕人生的又一厚重作品——「中國舞台、外國角色」,國內都市小說題材中出現這樣內秀而質感十足的新故事與新人物,無疑是一個可喜而又積極的信號。
演繹「美國人在上海」的失落故事
以濃郁的商業戰場為背景,《漂移者》主要講述了一個年輕的美國人馬克在上海「意趣盎然」的闖蕩經歷,生動展現了新上海灘生機勃勃而複雜多變的面貌,以及各色人等在這個大舞台上的起伏騰挪……以「冒險」搭建主人公故事,有如打探語言與知識、歷史與現實、思想與靈魂的神秘城堡,勞心傷神,但箇中的思維樂趣,卻又無窮無盡。
孫顒首先用輕鬆調侃的筆調追溯馬克如何在紐約一所大學裡因為爭風吃醋打斷情敵的鼻樑骨而被開除研究生學籍,無奈之下只得不遠萬里到祖父曾經的發跡之地上海來尋找機會。出身於猶太家庭、「娃娃臉配於猛男身軀」的馬克,身上確實不斷湧動著「冒險家」的血液。初涉上海的他雖然住的是青年旅舍,在美領館文化處當義工,卻也不改其樂,憑著一表人才和樂觀自信,以及年幼時和祖父學到的一口流利普通話,居然也如魚得水。而命運的新「漂移」從旅美上海畫家蘇陽為其牽線搭橋加盟物流商業王國CW跨國公司開始發生「急轉彎」:馬克從一個上海灘的外國「小混混」或「花心文藝男」搖身一變晉陞為國際大企業中國地區的CEO。隨後幾年間,馬克憑借過人的才幹與膽識銳意進取,有效地開拓了中國市場,為集團在中國大陸立足奠立了穩固的基礎。但好景不長,他不規範的商業手段被人抓住了把柄,不得不辭職。
馬克過於精明大膽的冒險家性格和由此導致的用人不當等一系列失誤,最終使上海成為他「人生的滑鐵盧」。他不僅失去了蘇陽妹妹蘇月的純真愛情,還被總部勒令放棄三年中從公司獲得的所有報酬。孫顒善於把人心引向人跡罕至的懸崖絕壁,只有在那些絕境,至美與絕望才能真正相知相遇。
人生本來就是人性的演練場
孫顒一直把馬克整個人浸透在窘迫中,又把這種窘迫放在文化和時代雙重對立的大背景下。他一次又一次試探馬克個性的極限,等到馬克終於忍不住縱身一躍,小說也煞了尾。但在故事的結尾處,作者似乎要給馬克一次「浪子回頭」的機會——此時的馬克與浙江寧波某家民營公司攀上關係,搖身轉變成了一名職業經理人:這堪稱他人生中又一次「急轉彎」……至此,馬克的生命軌跡先後經歷了「冒險」、「成功」、「失敗」到「東山再起」的曲折歷程,上演了一場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喜劇。
也許只有在一種比較慢的節奏裡,給自己思考的空間,人們方能免疫誘惑,並與飛速的現代快節奏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孫顒或許是想借馬克「身敗名裂、人財兩空的下場」警示人們:人生本來就是人性的演練場,人性的善善惡惡總是會在人們各自的人生中得到書寫,並影響著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軌跡。事實上,《漂移者》的「漂移」有兩層意思:一是地球板塊的漂移碰撞引發了生態的大變化,藉以表達文化的碰撞交融讓世界獲得許多新生事物;二是賽車運動的專用術語,指飛馳中不減速的急轉彎。孫顒想要表達的無疑是後者,把馬克這位「冒險家」比喻為「賽車手」也未嘗不可,他人生的數次「急轉彎」皆是不減速的「漂移」——「漂移」甚至成為他的一種性格或必需,決定著他的命運:拿到獎盃,或者翻車。與此同時,在馬克的「漂移」歷程中,他也恰如一張化學實驗中敏感的試紙,檢測著、反映著這個時代和包括上海在內的眾多城市豐富、複雜與快速的「漂移」…… ■文:潘啟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