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馮太介紹有五十年歷史的「褂王」時,十頒雀躍。 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廖穎琪) 結婚影婚紗相,是不少新娘披嫁衣必做的事,相反傳統裙褂卻愈來愈少女士喜歡。在上海街扎根逾半世紀的「南興隆」裙褂舖,見證行業由豐盛時期「生意唔憂做」式微至「10日都無一單」,加上業主加租,老闆搬舖、轉型求生,兼賣床上用品、代客訂窗簾等,勉強經營下去,但坦言傾續約加租猶如「捱打」,只能多捱數年。
「南興隆」於1946年開業,馮先生兩夫婦是第二代接手,約200呎的舖位,全盛時期請了6名伙計。上世紀50至70年代,婚姻大事,裙褂絕不可少,加上裙褂由師傅逐針逐線親手做,製作需時,以前「生意多到要在內地請50位師傅」。店內有長達50年歷史的褂王,價值達2萬元,馮太介紹褂王時十分雀躍,「是師傅親手逐針連,要做成9個月,配上金線,繡出孔雀開屏的圖案,好似立體」。
不過,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愈來愈多新人選擇較新潮的西式婚紗或洋裝,馮太說:「嫌(裙褂)老套嘛。」店舖以前主做裙褂生意,「大把人結婚,生意唔憂做」,但裙褂漸漸被婚紗取代,行業式微,現在「一個月有3單都算好」,於是兩夫婦決心轉型,把訂裙褂的掌櫃「退居」店內,當眼處換上床上用品,例如被鋪,更代客訂造窗簾等,現時裙褂僅佔生意額不足10%。
同行執完一間又一間
行業風光不再,年前更面對業主加租,雪上加霜,馮先生於是在上海街另覓舖位,搬來現舖,現時月租約5萬元,馮太形容傾續約租金猶如「捱打」,看著上海街4間、5間同行「執完一間又一間」,記者訪問當天,對面街又有一間裙褂舖結業,她坦言待兒女畢業投身社會便會結業,「頂多捱多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