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記者 于珈琳 丹東報道
記者自4日來到邊城丹東,接連數日採訪,感受最深的是朝鮮人拒人千里之外和高度敏感的性情。儘管他們的生活習慣、口語表達在一定程度上已明顯漢化,但從他們警惕的眼神、婉拒提問的機械性微笑、對陌生人冰冷的舉止中,令其生活閉關鎖國環境中民族特性表露無遺。
在一處朝鮮人聚居區自行車棚內的看車室裡,記者見到了大半輩都在此看車的孫大娘,此刻她正與鄰居嘮著家常。聽聞記者要找在這裡做生意的朝鮮人,她和鄰居都接連搖頭,「他們不可能跟你說橫(什)麼,他們平時連見到俺們這些鄰居都只是點點頭,在俺們面前嘰裡咕嚕的和他們朝鮮老鄉嘮嗑。」
在丹東,很多朝鮮人的身份是隱藏起來的。因為當地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移民到中國的朝鮮人不願再提以前在國內的事情,而有些在上世紀偷偷跑到中國的朝鮮人又絕不會承認自己的身份,因為在他們的國家,偷跑出境被發現後,是要抓回去受「連坐」之罪的,全家人都要遭殃。
在鴨綠江邊的丹東高麗館,服務員包括前台接待都是清一色的漂亮朝鮮女孩。她們以蹩腳的普通話與中國客人交流,當問起她們朝鮮的家鄉、家裡的親人時,除了一絲夾雜著不悅和類似惆悵的複雜情緒掠過臉上外,她們便無一句話。當地百姓都知道,在丹東像這樣的高檔朝鮮酒店常有平壤間諜出入,因此,朝鮮服務員的一言一行都被嚴格監控,她們自身的警惕性也異常高。 ■于珈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