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藝術家陳光武
文:Jasmine
在藝術探索中,傳承只是一個層面,更重要是承先啟後,即是藝術的超越。如果藝術家能夠繼承中國傳統的書寫性精神,感應生命的律動和大自然的和諧,表現那份東方的哲理精神,那就會徹底創造出一種不同於西方抽象的繪畫語言,這是東方文化可以表現的一種新的面對藝術的態度,也是中國當今畫家們尋找中國文化中不可磨滅的永恆性的必然路向。今次我們將與內地藝術家陳光武展開對談,探索他參與《心.景》展覽的書法作品與個人感受。
可否介紹一下這次《心.景》中的參展作品?
陳:這次展覽作品因3812藝術項目的許劍龍先生和學術顧問夏可君先生之邀展出四幅作品,主要是最近的「陰陽書寫」系列,兩套大的,兩套小的。陰陽系列:其中有一幅是與王羲之的書帖相關的。「陰陽書法」就是雙層宣紙的雙重書寫,一種不同以往的書寫方式和呈現方法:上層筆的書寫「觸」和底層的「不覺」與「透」。
同時,我的這些作品有著如下三個方面特點:第一,需要與當前已有的各種類型所謂當代書法形態區分開來,即不是傳統書法的餘絮,也不是接續日本墨像的字畫作品,也不是把漢字當做觀念製作的作品,而是如何從書法出發,就是臨帖,但經過西方現代形式語言的變形,以及從傳統書法的線條以及寫氣中,發展出一種新的書寫形式語言,而且具有純粹的視覺形式,這是中國傳統書寫的轉換。第二,對傳統文字書法空間的轉換,以反向重構的方式轉換傳統書法,即在觀看傳統書法作品時,不再直接看已有的黑墨字形,而是看文字之間的空白空間,以字形內的空間,行距空間,以及整個作品的空白空間,從計白當黑出發,看到的是空白,並且以此空白拉伸之前的書法痕跡,讓整個畫面生成為被空白形式所展開的那種視覺形式,這個形式有著波浪起伏,有著空白自身不確定跳躍與飛動的姿勢,這既是傳統飛白書寫的當代轉換,也是讓空白與黑色線條的邊緣帶來無盡顫動微妙的邊緣,而且這些白色有著不同的墨色層次變化,每一個空白邊緣都有著不同的顫動方式。第三,不僅僅是在一幅畫面上,而是有著陰陽兩個畫面,前面所言的是陽面,下面那一層不畫而被水墨滲透的陰面則是不畫,是傳統作畫與不畫,有為與無為的結合,也是對西方自從波洛克滴灑繪畫以來放棄用筆的回應,這個不畫的底層,成功地利用了水墨不畫之畫的至高原則以及水墨的滲透與滲染的自然性呼吸原理,在上面一層反覆的書寫或者塗抹之中,滲透到下面而留下的痕跡反而更為具有某種偶發性以及餘味,生成為更為具有不可控制與不可操作的妙義!
認為藝術創作需要怎樣的「心性」?
陳:無論是水墨創作還是書法創作,以如此少的材料以及如此直接的符號,要創造出真正偉大的藝術作品,對於人的要求很高,對於藝術家精神狀態的要求異常高,水墨從來不僅僅是材質與工夫,而是對注意力的要求,因為注意力是靈魂的天然祈禱,需要人的投入度。需要把心性集中在作品上,反覆凝視那些古來的法帖,我之所以能夠反向重構,從黑墨之中看出空白,以此空白重構新的書寫形式,也是來自於那種虛淡的看視方式,對人世間一切抱有從容淡然的態度,而對於藝術本身卻全身心投入,這種虛淡的情懷,以及對於視覺的絕對注意力的反覆陶冶,可能是一種新的心性吧。而且我每天工作幾乎十幾個小時以上,十幾年來我都是如此,這樣的工作量可能也是對心性的一種修行,一種調節吧。「心性」基本是情緒的差異,一直都融入在情緒的變化中。這裡有我內心的觸點,「平」。藝術家如何把握一種「平」是非常難得的。這種「平」是基本的支撐力,也是極限的「錯度」。所以,「平」是連接點。
「心」與「景」的結合怎樣體現人與自然的關係?
陳:中國藝術精神的奧秘在於通過各種方式與自然進行生命能量的交換,無論是書法與生命情感,還是山水畫與自然山水的關係,都是通過書寫性展開的,只要拿起筆,中國人的書寫意志就喚醒了,而書寫之為養生以及調節生命呼吸的方式,乃是與自然有著關係,因為中國文字有著圖像、文字與生命力姿態的共感,在書法書寫時,文字的資訊,文字成為圖像的形式感或者快感,以及與生命呼吸,水墨材質帶來的滲透呼吸感,都有著共感,因此體現了人與自然的新關係,而且讓生命進入一種安寧狀態,在動態之中的那種安靜,這是一種新的自然的書寫。
認為是次展覽的意義是?
陳:這次香港3812藝術空間的展覽,對於我們幾個內地藝術家有著重要意義,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來香港展覽,因為展覽空間的精細佈置,以及相關作品的交相輝映,帶來了很好的藝術效果。而且,我們還發現香港觀眾與收藏家對於水墨作品異常敏感,有著自己的審美判斷力,而且與我作品的交流很通暢!這是讓我驚訝也是讓我欣喜的地方,我希望今後我們還有著更多的交流。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能夠把中國藝術的精神或者永恆性的維度呈現出來,在經過很多年學習西方的藝術模式之後,現在該是我們中國藝術家貢獻出一種來自於中國文化的新藝術的時候了,我們藝術家有責任為這個偉大的傳統做出創造性轉化,給人類一種普遍性的禮物。
《心.景》藝術家聯展
時間:即日起至4月30日
地點:3812當代藝術空間(黃竹坑道12號10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