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巖
去年內地經濟一路下行,第三季度時降到7.4%的「谷底」,四季度反彈至7.9%,令市場燃起經濟觸底回升的樂觀期望。而今年第一季度7.7%的增長數據,無疑令中國經濟的復甦之路變得越發曲折起來。
今年第一季度,尤其是春節後至今,國內工業生產增速明顯放緩,加之三公消費整治威力初現,對消費和第三產業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視,中央決策層對本季度GDP增速下滑態勢似早有預判,備受追捧的「李克強指數」亦表明實體經濟復甦乏力的態勢。第一季度,在「李克強指數」關注的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信貸三大指標中,只有信貸投放受投資帶旺影響創三年新高,另兩大指標則降至近年來罕見低水平。前三月,鐵路貨運發送量同比下降0.8%左右,3月發電量同比增速2.1%,為去年7月以來最低水準。
寬鬆政策助走出調整期
縱觀一季度經濟,消費引擎差強人意,反而在「國五條」加壓背景下,房地產市場井噴引人注目,超過20%的房地產投資增長、近四成的商品房銷售面積上漲及六成以上的銷售額增長率,令房地產市場成為一季度最大的增長亮點。
今年以來,李克強政府力圖保持較為寬鬆的貨幣環境及促進基建投資,都意在引導經濟走出危機調整期,促進經濟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但一季度經濟仍徘徊在上升期門口,國五條又增添了不確定性。這一輪上升期與以往最大不同正在於房價和環境新約束,能否在穩房價同時成功開啟一輪經濟擴張是對新一屆政府的首輪考驗。
中南海對經濟放緩容忍度升
接近中南海經濟決策層的信息顯示,中央高層對於一季度經濟放緩的現實「有預期」、「可接受」。李克強總理近日在主持首次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時,就用「爬坡過坎」來形容經濟所處階段;習近平主席早前在談及經濟增速時,也言及「非不能,乃不為」。經濟增長重質而不重速,已是新一屆領導集體共識。與2008年時大手筆祭出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舉措相比,如今中南海對經濟放緩的容忍度已大為提升。
政策刺激雖可能穩一時之增長,卻對中長期可持續增長卻有百害而無一利。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已成不爭事實,加快改革、釋放紅利,才是未來增長的動力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