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過幾年北京的空氣質量還這麼差,我就考慮回老家」、「有了小寶寶後,我特別擔心因空氣不好影響她的健康,甚至考慮讓老人把孩子接回老家帶」 ……在是次採訪中,幾位「北漂」的「80後」紛紛對本報記者表示,自己吃過很多苦都沒有動搖過北京夢,但愈發嚴重的環境污染卻令他們十分擔憂。在他們看來,在京打拚好幾年,最終卻不能呼吸到一口新鮮的空氣、喝上一口放心的水,傷身之餘,也讓他們感到傷心。
一位在研究所從事行政工作的李小姐對記者說,自己7年前來到北京,當時房價不高,空氣質量也很好,自己的工作還一度讓老家的朋友們艷羨。可如今,李小姐的京城生活不再如此「光鮮亮麗」,朋友們認為雖然老家不如北京,可起碼呼吸的不是PM2.5,喝的也不是被污染的水。
在採訪中,記者聽見最多的聲音不是抱怨,而是傷心與無奈,傷心的是他們不願離開自己揮灑青春與汗水的北京;無奈的是環境污染已讓他們不敢喘氣,不得不考慮離開北京。「逃離北上廣」這幾個字曾佔據媒體重要版面,那時,逃離是因城市硬件發展達到飽和狀態,人們快「擠」不進去;如今,逃離北京的主因正向環境污染步步逼近。
北京已認清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的緊迫性與危機性,關閉高污染企業200家、淘汰老舊汽車18萬輛、新建再生水廠47座、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力爭到2015年達到2.4萬噸等等。為了讓天更藍、水更綠,北京不惜以降低經濟增長速度為代價,讓人們看到治理環境問題的誠意。
這讓記者想起李小姐對記者說過的一句話:「如果真到了離開北京的那一天,我多希望自己是因為賺夠了錢、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帶著資本回老家,而不是被環境污染『攆』走的。」是的,莫讓環境污染成為人們逃離北京的主因。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琳、李茜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