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工聯勞聯早提出加10% 兜大圈終變9.8%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本應屬碼頭工人正常不過的爭取合理加薪及工作待遇事件,因職工盟粗暴介入,竟拖足了40天;職工盟為達政治目的,不惜以工人作籌碼,更令整個社會的勞資和諧關係及經濟利益,添上難以磨滅的傷痕。工聯會及勞聯早於去年便向碼頭公司爭取約10%的加薪幅度,豈料職工盟卻「獅子開大口」,拋出23%的加薪方案,可笑是最終繞了一大個圈,在工人一片復工聲中,「不得不接受」加薪9.8%的方案。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小圖)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是次工潮是「3輸」。
工聯會及勞聯早於去年便爭取碼頭對工人有合理的加薪待遇,今年初談判時,亦提出8%至12%的加幅,與外判商最終承諾的9.8%極為接近。然而,職工盟為了一直爭取的集體談判權,藉機利用市民對碼頭工人的同情心,粗暴介入談判、煽動工潮、主導工人思維,更提出脫離現實的23%加薪方案,令勞資談判一直陷於僵局。
職工盟又利用市民的同情心,一直籌得罷工基金,足以有限度維持罷工工人的生計,令工潮得以苦苦支撐下去。然而,工潮拖得愈久,職工盟的陰謀被愈揭愈多,所面對的壓力亦愈來愈大,故不得已將加薪訴求由最初的23%降至「雙位數字」。
黃國健:工潮「3輸」無贏家
4大外判商日前提出9.8%的「終極方案」,已令工人接納並復工的聲音愈來愈大,約百名工人更已在數天內返回工作崗位,職工盟最終亦得「高開低走」,無奈下宣布結束工潮,但仍口說「數字(加幅)不重要,最重要是白紙黑字作實」。
黃國健在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是次工潮並無贏家,更造成了「3輸」的局面,「碼頭公司運作上的影響及經濟上的損失,十分明顯;罷工工人收入減少,其生活亦受到嚴重影響;工會爭取的加薪幅度,最終亦未達到」。
他表示,工聯會會積極跟進工人復工後的待遇問題,又要求資方要對復工員工一視同仁,不能「秋後算賬」。
勞聯立法會議員潘兆平對工潮結束表示歡迎,又慨嘆道:「罷工40天已創下本港20多年來勞資糾紛最長的紀錄。」但他表示,尊重工人的決定及堅決態度,「碼頭工人長期被剝削,福利條件差又不獲改善,以至引發工潮」。
潘兆平:相信碼頭業「不難追回」
他認為,工人的不滿是因為無法分享經濟成果,又缺乏一個有效的談判機制,以至勞資雙方無法對話,認為工潮事件中工人的堅決性已引發社會大眾的關注,雖然對本港碼頭業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相信各方努力之下不難追回。
他又指,今次事件反映集體談判權的重要性,希望當局重新檢討歧視職工會條例,以及考慮設立集體談判機制,相信會有利於本港未來的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