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人林木雄負責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南區的業務。
——林木雄:勿給「內地」「香港」貼標籤 多看彼此共同點
10年前,作為第一太平戴維斯中介部董事的林木雄隻身一人來到深圳建立分公司;10年後,他遞出的名片寫著「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南區董事長」。對內地物價、天氣、南北菜餚等話題絲毫不陌生,而言談舉止間則多了幾分「內地味道」。每當別人問他「把自己當內地人還是香港人」這類問題時,他總是回答:「從來不會設定一把尺子去衡量內地與香港的分別。設定了就會有隔閡,大家都是中國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熊君慧、張瀛戈
深圳報道
林木雄目前負責第一太平戴維斯整個中國南區的業務,管理廣州、深圳、廈門及珠海等公司的運營。也許是工作的需要,林木雄無論是在等電梯還是在吃飯,都會不自覺的打開iPad查看郵件和即時新聞。初到內地打拚的經歷,彷彿發生在昨天一般清晰可見。
被委北上開荒 正值沙士橫行
2003年,38歲的林木雄從香港被委派至廣州負責開拓中國南區的業務。當年正是沙士(SARS)橫行,家人紛紛勸他不要北上。經過慎重考量,林木雄仍然認為,他的事業在內地可以攀上一個新台階。於是,他毅然來到廣州打拚。不過,他很快遇到瓶頸:廣州公司已經運營多年,林木雄作為公司顧問短期內找不到業務可做,於是,他向公司主動請纓,隻身一人來到深圳建立分公司。
「我在深圳租了一間酒店套間,白天當作辦公間,晚上也睡在那裡。通過朋友介紹招來了兩名員工,3個人的公司就成立了。」草創時期,公司設備簡陋,只有一台電腦,連打印機都買不起。
努力適應文化「水土不服」
除了生活上的條件艱苦之外,深港兩地間的文化差異也讓他感到很不適應。「香港人習慣公事放在工作時間處理,下班之後沒有應酬的習慣,但是內地人喜歡在酒桌上談業務。」休息的時間晚了,喝酒次數多了,林木雄沒有抱怨。「在我的字典中,『努力適應』比『抱怨』、『排斥』更有效果。」他認為,只要守住商業規範的底線,核心價值不放棄,跟隨內地習慣走,並非難事。
為了完全融入內地生活,他會經常請教員工,又如過年過節給員工發禮物,這是在香港沒有的習慣,他還會要求團隊經常一起去聚餐增進員工感情。「公司建立之初,幾乎每頓飯都是和員工一起吃,就好像一家人一樣。」
事實上,林木雄身邊也的確有難以適應內地的朋友,「朋友曾經在香港每天只工作半天,可以吃喝玩樂,到了廣州之後,升職為領導,全天工作。他認為自己玩的不好,每天哀聲不斷」。林木雄灑脫地認為,這就是生活,碰到的遇到的就是你的。
積極成標籤 「海嘯」曾迷失
創業辛苦,但林木雄總是輕描淡寫,一句帶過。他談的更多的是如何從容面對困境,工作壓力大時,他會拚命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谷底當做高峰。旁人羨慕他的好心態,因為他總是把微笑掛嘴邊,「積極、樂觀」是同事定義林木雄的標籤。作為員工的「大家長」,他所承擔的不僅僅是完成業績那麼簡單。
2008年受金融海嘯的影響,深圳的業務很不景氣,林木雄的腦海中彷彿浮現出當時的畫面:「那年在回廣州的路上,我獨自拖著笨重的行李一路走到火車站,卻在分岔口處迷失了方向,找來找去都找不到出口。」
堅持為何事? 助內地青年圓夢
望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林木雄的心情茫然到了極點,他捫心自問:我為甚麼要來,我付出這麼多艱辛到底是為了甚麼?我賺的錢多嗎?在那樣一個焦躁又孤獨的夜裡,林木雄按捺不住內心的無助,眼淚奪眶而出,他的脆弱在黑夜中爆發。
這是林木雄從未同人提及的片段,被他隱藏在內心最隱蔽的角落。回到香港後,他對妻子說出了心裡話:「為甚麼那麼辛苦我還堅持?內地有很多優秀的年輕人,我的工作可以為內地年輕人提供不少實現夢想的機會,這是千金難換的。」
業務增10倍 靠盡力進步盡責
2008年,廈門分公司成立;2010年,珠海分公司成立;到目前為止,公司規模從初期的78人擴大到現在的749人。在林木雄的帶領下,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南區的業務量自2003年起增漲了10倍,其間更帶領團隊贏取了區內多個大型房地產項目的管理、顧問及推廣工作。
做到這一步,林木雄總結出三點:盡力、進步、盡責。「每個人都有一個職責,這對自己也是考驗,是否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說,要放棄,放棄並非易事,我做到了這個位置,碰到困難就放棄那就是不負責任。這三點做好了,人家懷疑你也是人家的事,人家說你也是人家的問題。」
等妻退休 盼夫婦內地團聚
在內地生活了10年,林木雄笑說:「現在回香港,進餐館還沒開口,服務員都和我講普通話;在飛機上,空姐也都認為我是內地人。那你說,我是內地人還是香港人呢?」
林木雄說,不要給「內地」又或「香港」人貼上標籤,不要定位別人,首先應該把對方放到自己同一條線上,多看彼此的共同點,他相信差異肯定不是「內地」或者「香港」這麼簡單。林木雄和妻子多年來一直分隔異地,他打趣道:「等妻子退休,我就把她接來內地。」
|